《杜甫蜀相》注释、翻译、赏析

作者:杜甫 栏目:杜甫诗集 2020-09-30 11:06:08

杜甫

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导读】

《蜀相》是杜甫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安史之乱后的一个春天。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生活上又处于艰难困苦之中,因此心情十分苦闷。所以,当他来到武侯祠时,缅怀诸葛丞相,吟诵《出师表》,羡慕刘备与诸葛亮如鱼得水的君臣关系,感慨万端,泪流满襟,于是将怀念诸葛丞相的心,化作笔底的波澜,诗中表达了自己因不能替国家出力而悲痛和爱国伤时的感情。

【原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丞相祠堂:在成都府南二里。《方舆胜览》中说:“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私祭于道”。李雄称王,始为庙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武侯祠。②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蜀汉故都,城外有锦江,故名。又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侧,祠前有大柏,相传系武侯手植。③三顾:诸葛亮《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屡次。④两朝:谓武侯佐先主开基于先,辅后主立业于后。开济:开是开创大业,济是匡济危困。⑤“出师”句:《诸葛亮传》载,亮率大军,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疾卒于军。

【译诗】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里去找寻?

锦官城外的古柏一片郁郁青青。

阶旁的碧草白白地展现着春色,

树上的黄莺空自发出动听声音。

三顾茅庐时已定好三分的大计,

辅佐两朝尽到了老臣一片忠心。

可叹北伐还未成功就中途病逝,

使天下英雄常常眼泪落满衣襟。

【赏析】

这首诗为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所在,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所以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堂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追念。颈联“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等诸葛亮一生的一些感人事迹和英雄业绩,这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议论。尾联二句是叙事兼抒情,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共同心声,极有感染力。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用简洁的语言对诸葛亮一生的政治活动作概括描述,勾画出一个有为政治家的形象。三是写景抒情交相融汇,前半首写景,后半首叙事抒情。尤其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得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