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原文、注释与赏析

作者:杜甫 栏目:杜甫诗集 2020-06-28 11:58:25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huái)。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解】此诗是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被人推重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和“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注释】1.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3.渚:水中的小块陆地。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字因韵脚押韵(怀来辙)的需要,可读作huái。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6.萧萧:风吹树叶声。7.万里:指远离故乡。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9.百年:一生。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11.苦恨:极其遗憾。苦,极。12.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13.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14.新停:刚刚停止。

【串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漂泊常年为客,一生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读提示】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接着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词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这首诗也是首联和颔联写景,颈联和尾联写自己的身世及抒怀。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怀,抒怀是由写景入题和铺垫的。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写自己漂泊流荡、艰难潦倒的身世,并非一逞私己之快,而是与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杜甫心怀家国、兼济苍生,其诗也往往闪烁着高度的现实主义的辉芒。诵读杜诗深入体会这种胸襟和人格,并与之达成思想上、品格上、心境上的共鸣是表达到位的根本所在。

【推荐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