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青少年自杀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青少年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逃避失意、困难和挫折呢?原因有四:一是个体因素。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责任感,在无法承受各种压力的情况下以自杀来逃避现实。二是学校因素。老师迫于升学压力而重视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三是家庭因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的期望值太高,给孩子制定过高的标准,使孩子在家中也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四是社会因素。外界环境形成的贫富差距、竞争压力、邻里同学以及恋爱关系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和刺激。
加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新的课题,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长尤其要注重对子女珍爱生命的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何其珍贵——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能有理想与希望;有了生命,才会有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会有对于生命的珍爱。如果生命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可以重复,季节可以重复,唯有生命一去不复返。要好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发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要切实转变成才观念。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成才,其途径当然是通过高考进入一流大学。但这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条条道路通罗马”。家长和老师不能把眼睛局限在分数上,所谓“行行出状元”,哪怕平凡,只要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快快乐乐地生活。因此,做家长的要放平心态,老师也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只有健康,才有事业,才有未来。
第三,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挫折与痛苦,即便成功人士也都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青少年时期的琼瑶因为数理化成绩太差和高考落榜,也曾几次自杀,但最终走出了困境;《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经历失业的痛苦折磨后,才开始尝试写作。化学元素表的发明者门捷列夫13岁时父亲去世,生活贫穷落魄,差点失学。有失意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消磨意志,轻易放弃生命。所以,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只会教导和引导我们,不在朦胧的生命里迷失方向。要坚信,只有走过坎坷才有坦途,“阳光总在风雨后”,美好的未来就在前面。
第四,要给孩子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休息放松的安全港湾,很多孩子自杀与家庭不无关系。孩子有事没人商量,有困难得不到帮助,有苦无处诉说,父母与子女沟通不畅,意见不能统一,甚至对立。这些都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失衡和扭曲。为此,家长应充分理解和关爱孩子,除了生活上给予照顾,更应该在心理上了解和关心孩子,及时地掌握和发现孩子的问题,多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孩子的知音,成为孩子的朋友,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地走出挫折和痛苦的阴影,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全社会都有义务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青少年健康安全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有思想有创造性地生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