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户县·草堂寺》陕西名胜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西安·户县·草堂寺》陕西名胜简介

在户县东南境圭峰山之北,距西安市35公里。草堂寺创建于东晋,距今1500多年历史,原是后秦逍遥园的组成部分。后秦姚兴弘始三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五年,401年)姚兴迎印度僧人鸠摩罗什来华,在逍遥园讲说佛经。鸠摩罗什和弟子僧肇等800余人翻译梵文经典97部、425卷,是中文翻译佛经最早之人,并在此寺创立新佛派三论宗和成实宗,远道而来听经者达5000人之多。他圆寂于弘始十五年(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建灵塔一座。俗名八宝玉石塔,正名是姚秦三藏法帅鸠摩罗什之舍利塔,塔高2.33米,八面12层,微须弥山象,形式奇特,浮雕3层云台,蔓草,圆珠顶,阴刻佛像,精美绝伦,有塔亭以护,乃千余年来珍贵名胜文物。

据《长安志》记载,后秦第二位皇帝姚兴常于逍遥园引诸沙门听蕃僧鸠摩罗什演讲佛经,起逍遥宫殿,左右有楼阁高百尺,相去40尺,以麻绳大一围,两头各拴楼上,会日令二人各从上行过,以为佛神相遇。

鸠摩罗什(344—413年),意译童寿,于东晋康帝司马岳建元二年(344年)生于龟兹,父亲名罗炎,是印度人,母亲是龟兹人。龟兹,是今新疆库车地。7岁出家,初学小乘,后学大乘,尤善般若,精通多种语言,也精通汉语汉文,并通天文、算数。自弘始三年到逍遥园后,译出了《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对中外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弟子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当时称为“四圣”,而鸠摩罗什本人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日本的“日莲宗”亦视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为祖庭,近年在此寺举行了他的开光法会和他的法像奉安揭幕仪式。过了400余年,草堂寺又因高僧宗密的传教而再度兴盛。宗密死后,建墓塔于圭峰,唐宣宗李忱追谥他为定慧禅师。今寺内殿前右面存有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1座,并立碑亭保护,碑立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为唐之宰相、大书法家裴休撰文并丹书,由大书法家柳公权篆额,书法秀逸,端楷健劲,为研究书法者所重视。

草堂寺也是一处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考据地,这里白杨高耸,垂柳窈窕,松柏森森,翠竹拂拂,殿宇宏伟,亭阁玲珑,古色古香,悄然幽邃。寺南有圭峰,又名尖山,状如古代圭玉;寺东有紫阁、大顶、凌云、罗汉诸峰,突兀峻拔;寺东南3里许有户县著名的高冠瀑布,总之,周围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寺庙居中,甚为雅致。寺内西北隅有烟雾井,每当春寒之交,井内升腾一股紫气,缭绕直奔圭峰山巅,漂荡吻接长安大雁塔之巅,因之有“草堂烟雾”相传之佳话,为长安八景之一。还可能是草堂寺当时香烟茂盛,火炮连天,连日不断,形成整个草堂寺的上空烟雾弥漫,也因而有“草堂烟雾”之说。

唐代以后,草堂寺渐趋荒芜颓废。解放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三次修缮草堂寺,四周以砖墙围护,前围墙以朱红为色,大殿翻新,雕梁画栋。殿院之前,左有钟楼,内有大钟一口;右有鼓楼,现改为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亭。草堂烟雾井上,新建八角井亭,朱红柱子,重檐桃角,井边设有靠椅供坐,是赏心悦目之处。寺二门之内的走廊,壁间镶嵌今古碑石20多方,记述了草堂寺的盛衰历史和今古游人之观感。整个大殿、僧房、钟楼、碑亭、塔龛、井亭,面目全新,使古寺重返青春。并于1978年对外开放,仅开放后的第一年就有13个国家的外宾和大批国内游人游览参观。1984年草堂寺全部交由寺僧自己管理。

定慧禅师传法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堂寺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