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武汉之旅·归元寺·汉阳古刹归元之所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煌煌荆楚吟·武汉之旅·归元寺·汉阳古刹归元之所

归元寺在武汉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影响播及日本、东南亚,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都曾来此访问过。整座寺院“百尺茂林,千竿修竹,红分日刹,绿绕云房”,有殿堂楼阁二十五栋,占地16500多平方米。这里建筑布局别具一格;金身佛像庄严雄伟,坐式玉佛洁白无瑕;佛家典籍汗牛充栋,艺苑瑰宝浩如烟海;更有那五百罗汉,栩栩如生,令游人叹为观止。

与众不同的格局

归元寺始建时,由于资金不足,并无统一构想。往后募得钱来,修建一堂,再募再修。从清顺治十五年建普同塔,到民国十一年成藏经阁,前后近三百年,方成现制。故其格局颇多别致之处:既无南北中心构筑线,又无禅院层次构图;寺门朝东,建筑物则由南向北逐次侧进;内院由云墙分隔成南院、中院和北院,分别拥有罗汉堂、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三个主体建筑群。

相传最初化缘在此建普同塔的是浙江苕溪姓殷的两兄弟。一名白光,法号德明;一名主峰,法号德昆。传说德明曾任汉阳知府,有一次外出私访,碰到灾民要求开仓济贫,可他却作不了这个主。他深感没有回天之力,不能帮百姓解除苦难,就决心出家,返本归元。

“归元”二字,出自佛教《楞严经》:“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据僧人解释说:“归元者,即归真、归化、归本,出生灭界,还归真寂本元之义也。‘元’,数之始,通之极,物之总也。归元与圆寂同义,圆是一切功德圆满,寂是一切烦恼寂灭。归元便是得道成佛之意。”

白光兄弟明末来到汉口、汉阳一带,见一些寺庙藏经多有残破,就费时三年修补完好。客商孙耀先、戴天成为之感动,许愿捐款修建梵刹。白光看中“王氏葵园”这块地方,主人便慨然相赠。一说,明末一富商遭兵祸断了手指,慕白光救苦救难的名声,来到翠微草庵,求其再植断指。白光医术高超,为他接活了断指。于是,富商捐资修建庙宇。白光用网抛空,网住了王氏葵园。富商购得葵园,历经数年,将寺院盖成,并以“归元”命名。

叹为观止的五百罗汉

全国有五百罗汉的寺庙中著称于世的有四座,即成都的宝光,苏州的西园,北京的碧云,武汉的归元。有人认为,四者中艺术性最强、评价最高的数归元寺。别处寺庙的罗汉,多是泥塑贴金,或泥塑彩绘,而归元寺的罗汉则是脱胎漆塑,很有艺术价值。

所谓脱胎漆塑,即先用泥塑制模型,再用夏布生漆逐层粘贴套塑,然后刮填充料和贴金,背留一孔,待漆干,灌水融泥,空心脱塑。这样制成的佛像,经久不变,又能防腐,且不怕水。1954年武汉遭洪水,五百罗汉满堂漂,水退后却个个安然无恙。相传这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王家店王氏艺人父子俩历时九年塑成的。他们塑造的罗汉与晚唐名画家贯休和尚和近代竹禅和尚所绘的罗汉不同,不是古印度或西域僧侣的形象,而是中国百姓模样。据说王氏艺人也有拓本,但他们不是简单地模仿抄袭,而是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人的神情、动态,故自有特色。

这五百罗汉,喜怒哀乐,坐卧动静,体貌不同,神情各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百罗汉有五百神态、五百性情,个个栩栩如生。瑞典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扬·米达尔参观后对寺中和尚讲:“方丈,让这些罗汉穿上今人的服装,走上街去,人们肯定不会察觉他们是塑像。”

例如第十三尊罗汉抬腿抱膝,缩首低眉,屏息入定,表情凝重,似乎正在冥思苦想。第一一八尊罗汉为坐像,左腿抬压右腿,右手捏针作引线之状,左手拿衣送于齿边,作咬线之态,形象地表现了苦行僧的生活风貌。第二二五尊罗汉双眼欲闭,双臂懒伸,十指交错,掌心向上,肌肉紧绷,张口露齿,把打哈欠的样子刻画得惟妙惟肖,难怪有人站在他面前也顿生倦意。第四三九尊罗汉身着僧装,袒胸露臂,膀阔腰圆,骑虎于胯下,蹬脚于虎颈,英姿勃勃;胯下猛虎,呲牙咧嘴,回首眈视,猛扫锏尾,游人见此不禁会联想起武松打虎的情景。第三四五到三四七尊罗汉,有的吹笛,有的吹箫,有的吹笙,他们口唇协调,指法纯熟,神情贯注。观其形态,令人似闻仙乐。第二○六尊弹琵琶的罗汉,也应是这演奏队的成员,可能是1954年水灾后坐错了位置。第四六三尊“六童戏罗汉”更有趣:六个天真烂漫的儿童缠着一个大肚皮罗汉,或掏鼻,或挖耳,或搔痒,或拉裤带,或试僧鞋,而罗汉则笑口难合,一任顽童嬉闹,充分表现了老少之间的欢愉情趣。

为我国古文化宝库留下如此众多瑰宝的无名塑师,他们的生平事迹已无从查考,但民间却流传着不少有关王氏父子的传说。一说清道光年间,归元寺的方丈梦见月湖三眼桥下有四百九十八个罗汉凫水朝陡码头而来,走进寺门。他还在梦中得知有两尊罗汉到黄陂去了。方丈醒后,就许愿建堂供奉罗汉。黄陂王氏父子塑师应聘塑像。方丈为了圆梦,就要求他们将罗汉塑得能够凫水。父子二人借鉴福建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塑出的罗汉果然能凫水。这父子塑成四百九十八尊罗汉后,由于过度劳累病倒了。新来的塑师见只有四百九十八尊,就问方丈。方丈这才想到当年的梦境,明白了王氏父子的来历,就让人按照这父子的相貌增塑两尊罗汉。当这两尊罗汉塑成时,父子二人就合上了眼睛。今天人们看到的第四三○和第五○○两尊罗汉,就是王氏父子。两人一个擎天,一个举月,浩气贯天,正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创造文化的象征。又一说,老塑师没等塑完便死了,子继父业,接着又塑。塑到第四九九尊时,他忽然想到父亲也是值得人们尊敬供奉的人,便把父亲塑成了第五○○罗汉。

游罗汉堂,有一游戏。游人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数到自己的岁数为止,这尊罗汉表现的喜怒哀乐,就预示着你这一年的吉凶福祸。

文化宝库藏经阁

北院藏经阁是个文化宝库。这里的佛家典籍,确实是汗牛充栋。其中《龙藏》七千一百六十卷,分装于四十八乘两厝大立柜,完整无缺。另外,还藏有《碛砂藏》等。

这里有在六寸见方的纸面上微书的《金刚经》和《心经》,由五千四百二十四个小字组成一个大“佛”字,在三十倍的放大镜下观看,其蝇头小楷,字字清晰,笔笔工整,一丝不苟,一画不差,可谓书法珍品。还有血书的《华严经》和《法华经》。相传宝通寺住僧荣妙法师从1924年始,黎明即起,刺指血,调金粉,录经文,共历时十二载。

这里展出的工艺品,以五件出土石刻最为古老。它们分别系北魏延昌二年(513)、五年(516),北齐天保四年(553)、五年(554),隋开皇十年(590)的作品。瓷品有瓷像、净瓶、香炉等,系宋代及明、清时代的作品。其中一高70公分的青瓷苦行僧,骨瘦如柴,发如螺髻,蓬头垢面,观之即有苦感。清同治年间的瓷净瓶,在细颈上盘桓一小龙,龙虽小,而其神态却十分逼真。龙尾缠绕瓶颈,龙头腾空,张口出舌,煞是生动。

这里收藏的铸件,多系铜质。铸像共四尊,唐、宋、明、清均有,形态各异,模刻细腻,浇铸精良。明代宣德年间的九狮铜鼎,三径造型,九狮环抱,体态匀称。明代的狮龙宝鼎,狮踞鼎首,以其昂头掩顶;龙盘鼎耳,以其腾首护烟。另有两尊大小不一的兕虎熏香炉。这种兽非犀非虎,又似犀似虎,民间称为独角兽或朝天吼。熏香炉腔腹焚兰,口鼻吐香,真是匠心独运。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藏有许多国外朋友赠送的宗教典籍、偶像法器。正厅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体重1吨多,是缅甸艺人用一块三倍于现重的乳白玉石雕成的。全国寺庙藏有缅甸大玉佛的仅三处,而归元寺占其一。这里所收藏的外文释典,最为珍贵的是十一部巴利文的贝叶经,其中二十九函为锡兰(斯里兰卡)佛徒馈赠,九函为缅甸佛徒馈赠。而所藏纸刊经书,要数日文为巨。日文书刊中有《日本佛教全书》,精装六厚本;《真言宗全书》,精装四十二部;《昭和藏》,线装本十五函。

此外,这里还收藏了唐、宋以来许多名人的书画碑帖,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