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吴湖帆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书画署湖帆,别署丑簃,后号倩生、倩庵,斋名梅景书屋。江苏苏州人,久居上海。现代著名书画家、书画收藏家和鉴定家。吴湖帆是清末著名学者、金石书画鉴藏家吴大澂之孙,自幼耳濡目染,不仅培养了深厚的诗文词赋的功底,而且饱览古代名迹,在书画创作与鉴定方面博闻强记。13岁学画,初从 “四王”、董其昌入手,继而上探五代、两宋以及元明诸家,形成缜丽丰腴、清俊明润的独特风格。青绿与水墨的结合是其绘画的一大特色。他的画作色彩变化丰富,渲染层次繁复,对烟云虚无缥缈的表现能力尤强。书法融米蒂与宋徽宗赵佶的 “瘦金体” 于一体,并结合自己的意趣,独成一格。他勤于探索传统,勉于追随时代,在山水、花卉画和古书画鉴定方面成就卓著。他与赵叔孺、吴待秋、冯超然被誉为 “海上四大家”,又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合称 “三吴一冯”,并被评为20世纪六大中国书画收藏家之一。解放前曾任故宫博物院评审委员,解放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有《联珠集》《梅景画笈》《梅景书屋全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山水集锦》及多种《吴湖帆画集》行世。
吴湖帆像
倾力集藏“状元扇”
吴湖帆是清代名臣、收藏家吴大澂之孙,又出生在向来有“状元渊薮”之称的苏州,因此,他把搜集清代历朝各科状元所书写的扇面,定为自己的主要收藏目标之一。
清代每一科新中的状元,按当时文苑中所形成的风气,照例要写若干把扇面来馈赠亲友。从新科状元的角度来看,“秀才人情纸半张”,只需略事挥洒,并不糜费什么; 但在“状元公” 的亲朋好友们看来,则一扇在握,颇感荣耀而视同至宝。因此,“状元公”们所写的扇面,在当时的社会上留存较多。本来吴大澂就已经给吴湖帆遗留下了若干把“状元扇”,吴湖帆认为在这基础上再行扩展,不难收齐有清一代的“状元扇”而成为“全璧”。他事先编制了 《清代状元名次表》,准备“按图索骥”。不料,实际进行起来相当不容易: 一则扇面是为别人写的,不大可能多写自留;二则有的状元之后,虽和吴家有世谊,吴湖帆估计向其后裔商量,一定有把握,殊不知,其后辈对于先人手泽并不重视,或鼠啮虫蚀,或寸缣无存。但吴湖帆对自己确定的目标很有信心和毅力,虽遇挫折,仍然千方百计地搜求:有的出高价收买,有的用极其珍贵的藏品与人交换。他历时20年之久,终于集藏了70多位清代状元书写的扇面,其中包括顺治年间的孙承恩、康熙年间的汪铎、雍正年间的彭启丰、乾隆年间的石韫玉、嘉庆年间的吴汉中、道光年间的吴钟骏、咸丰年间的翁同龢、同治年间的陆润痒等。为了求得末代状元刘春霖的书扇,吴湖帆加倍致送润资,请他在扇面上作了跋语。
后来,苏州拙政园的一部分被辟为苏州博物馆,由吴湖帆的好友、作家范烟桥主持其事。范烟桥在征集文物时,想起了吴湖帆的“状元扇”,特意到吴宅恳请支持。吴湖帆出于“尽瘁桑梓”的一片赤诚,慨然应允,将凝聚了自己多年心血的70多把“状元扇”,悉数捐赠给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特列专室,供世人观赏。
自创 “吴装荷花”
《荷花》扇面 吴湖帆
山水画之外,吴湖帆的荷花扇面也是人们特别喜爱的。1936年,吴湖帆自创荷花新格,被世人称为“吴装荷花”。他在创格第一帧上题云: “余素不能写生,是夏与静淑相对盆荷,颇发画兴,即纵笔赋色,一气呵成,觉古人无此格也。”他所新创的荷花画法,实际上是将朱耷的大写意笔法与恽寿平的没骨设色相融合,以淡墨加青绿画荷叶,衬托花瓣重叠。色彩绚丽的千面莲,艳而不俗,灿烂异常。荷叶的简与花朵的繁相得益彰。在赋色上,由于很好地控制了水分,使画面显得美丽而和谐。虽然此图上钤有“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的印章,但难以掩饰吴湖帆对自己能在古法之外“标格出新”的欢喜得意之情。他也喜欢把“吴装荷花”扇面赠送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吴夫人潘静淑是个才貌俱佳的女子,其伯父潘祖荫亦是一代名士。静淑亦能画。吴湖帆曾题静淑画荷,自然是地道的“吴装荷花”。
《书法》扇面 吴湖帆
《山水》扇面 吴湖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