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赵抃》人物故事小传
赵抃(公元1008—1084年),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字阅道,号“知非子”。景佑年间进士。初任地方官多处,以政绩显著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时称:“铁面御史”。后出知睦州,改任梓州路转运使,移任益州等地。所到之处,禁吏为奸,以身作则,廉俭奉公,风气大变。神宗即位,擢为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罢知杭州,后移任青州、越州、杭州等地。致仕后安坐而死,谥号“清献”。赵抃为人忠直清俭,助人以德。平生不置家产,不养歌舞艺使。当时名相韩琦称赞他为“世人标表”。
〔正史〕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人有赦前伪造印,更赦而用者,法吏当以死。抃曰:“赦前不用,赦后不造,不当死。”谳而生之①。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日未入,辄闭门不出。转运使檄抃摄治之。抃至,从容如平时,州以无事。
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②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③,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又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且多过失;宣徽使王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法;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皆罢去。
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④。
召为右司谏。陈升之副枢密,抃与唐介、吕诲、范师道言升之奸邪,交结宦官,进不以道。章二十余上,升之去位。抃与言者亦罢,出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时贾昌朝以故相守魏,抃将按视府库,昌朝使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藏者,恐事无比,若何?”抃曰:“舍是,则他郡不服。”竟往焉。昌朝不悦。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昌朝始愧服。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宽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知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
王安石用事,抃屡斥其不便。韩琦上疏极论青苗法,帝语执政,令罢之。时安石家居求去,抃曰:“新法皆安石所建,不若俟其出。”既出,安石持之愈坚。抃大悔恨,即上言。奏入,恳乞去位,拜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改青州。时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⑤!”因乞以便宜从事。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⑥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抃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茂州夷剽境上,惧讨乞降,乃缚奴将杀之,取血以受盟。抃使易用牲,皆欢呼听命。
乞归,知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复徙杭;以太子少保致仕,而官其子屼提举两浙常平以便养。屼奉抃遍游诸名山,吴人以为荣。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
抃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嫁兄弟之女十数,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䒮贫,盖不可胜数。日所为事,入夜必家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在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神宗每诏二郡守,必以抃为言。要之,以惠利为本。晚学道有得,将终,与屼诀,词气不乱,安坐而没。宰相韩琦尝称抃真世人标表,盖以为不可及云。
《宋史》卷三一六
《泊宅编》
《庶斋老学丛谈》
《邵氏闻见录》
《渑水燕谈录》
《石林诗话》
《宋稗类钞》
(以上均录自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卷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