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曹彬》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国华,真定灵寿(属今河北省)人。父曹芸,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彬方周岁,父母以百玩陈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俎、豆皆为古代用于宴请、祭祀之器皿);继取一印,其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及长,气质淳厚。初为成德军牙将,节度使武行德见其正直诚实,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郭威即位,是为后周太祖。太祖贵妃张氏,彬之从母。太祖召彬归京师,置于晋王柴荣帐下,从镇澶渊(今河南濮阳县),迁河中都监。蒲帅王仁镐以彬乃帝戚,特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宴集,正襟危坐,未尝傍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彬)矜严(端庄严肃),始觉己之散率(懒散之典型)也。”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任潼关监军,继迁西上阁门使。五年(公元958年),出使吴越,馈赠礼物,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送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之而归,尽上交官府。世宗强还之,彬悉以分送亲旧而不留一钱。后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宾客环坐于野。有邻道守将持书至;使者不识彬,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人指彬以示之,使者不信,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黑色粗厚丝织袍)、坐素胡床(一种可以折叠轻便之坐具)者乎?”

初归德节度使赵匡胤典禁军,权倾当世,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至其门,群居宴会,亦少参预,为群臣所尊重。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匡胤即位,是为宋太祖,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曰:“臣为周室近臣,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太祖益尊重之。

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七月,与安国节度使王全斌击北汉。彬击乐平(今山西昔阳县),降敌将王超等一千八百人。既而三败敌将蔚进。九月,北汉诱辽兵来攻乐平,彬等又大败之于城下。俄兼枢密承旨。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宁江节度使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统兵六万分道伐蜀。全斌统北路,光义统东路。彬为东路都监。

十二月,东路军自归州(今湖北秭归县)入三峡,连破蜀寨,继克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万州(今万县)、渝州(今巴县)、遂州(今遂宁县)。北路军所过之处,皆烧杀掠夺。独彬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太祖喜曰:“吾任得其人矣!”

及蜀平,全斌等昼夜宴饮,不恤军士;军纪败坏,渔夺不已,蜀人苦之。彬见此,屡请还师,全斌不从。官逼民反,原蜀将全师雄拥众掠地,全斌大惧,屡战屡败。后由彬等率兵破之,才平蜀乱。

在伐蜀之战中,彬一无所取,囊中唯图书、衣物而已。及还,太祖以彬清介廉谨,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彬辞曰:“征西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恐无以示劝。”太祖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居功自夸)。”“惩劝国之常典,可无让。”

六年(公元968年)八月,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彬为都监,率师征北汉,战于洞涡河(似为今山西太原市南之潇河),斩首二千余,俘获甚众。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二月,太祖征太原,彬为前军都监,率军先行,至团柏谷(在今祁县东南),降北汉将陈廷山。

七年(公元974年)九月,伐江南。太祖谓彬曰:“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也。”且以匣剑(藏于匣中宝剑)授之,曰:“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都监潘美等皆失色。

十月十八日,彬令八作使(掌京城缮修)郝守浚率战船和大舰载巨竹、绳索、丁匠,自江陵东下。及克池州,彬即使州人樊若水(在南唐不得志,归附于宋,建议架浮桥以渡长江)用守浚所带船只、巨竹、绳索、丁匠,试架浮桥于石碑口(在今怀宁县石碑镇)。

彬率军继续东进。攻铜陵(属今安徽省),大破之,获战舰二百余艘。进至芜湖,当涂守将魏羽以城降。闰十月二十三日,破敌二万余于采石矶(在今当涂县西北),令移石碑口之浮桥于采石。浮桥三日而成,不差分寸;大军过其上,如履平地。此乃我国历史上首次成功架浮桥于长江之上。

南唐初闻架浮桥,认为:“载籍以来,无有此事。此必不成。”南唐主李煜曰:“此儿戏也。”及闻浮桥成,宋军过江,始惧,急集兵选将以攻浮桥。江南因久不用兵,老将皆已谢世,新上任者皆以功名自负,毫无作战经验;及至采石,欲以战舰逆流而上以撞浮桥。彬以水军战于江中击败之。继而展开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之战。

十二月初七,攻占白鹭洲(在今江宁县西北江中)、新林港口(在今江宁县西),进逼金陵之西南郊。次年正月初八,克溧水。十七日,彬督诸军进攻金陵。及攻秦淮河南岸,南唐已置阵于北岸以待之。彬即遣李汉琼渡江取淮南巨舰,以备进攻。潘美曰:“美提骁勇万人,战胜攻取,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渡乎?”遂策马先渡,大军继之,南唐军大败。汉琼率巨舰亦至,攻水寨,拔之,斩获数万。二月十二日,克关城(今大胜关),完成对金陵之包围。彬欲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乃缓师以待南唐主出降。

金陵被围自春迄冬,城中饥寒交迫。十一月,彬遣人入城告曰:“城必破矣,宜早为之所。”南唐不听。彬忽称病不视事,诸将皆来探视。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唯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焚香为誓。

二十七日,城破,彬整军成列,至皇宫外。南唐主奉表出降,彬令其反宫,任所欲取,以为行装。旋遣精兵千人卫守皇城。初南唐主积薪于宫中,相约城陷赴火死。及彬令其入宫取物,部将梁迥、田钦祚等谏曰:“倘有不虞,咎将谁任?”彬笑而不答。迥等言之不已。彬曰:“煜素无断,今已降,必不能自引决,可无虑也。”果如彬所言。

彬入金陵,严肃军纪,日夜检查,严禁匿人妻子,私藏财物;仓府库,派专人查劾,军人不得过问。因此士大夫之家,得以保全,江南士民皆安之。

此次战役,凡得州十九、军(防戍机构)三、县一百0八、户六十五万五千。

战前,太祖曾许彬:待江南平定,以之为使相(不行使宰相权,为一荣誉称号)。至是,潘美以为贺,彬以为不可能。美问其故,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京,太祖曰:“使相品位极矣,且徐之,更为我取太原。”美窃笑,太祖急问之,美以实告。太祖亦大笑,赐彬钱数十万。彬至家,见钱满室,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过多得钱尔。”

九年(公元976年)二月,为枢密使,领忠武节度使。十月,晋王赵炅即位,是为太宗,议征北汉,太宗召彬问曰:“周世宗及太祖皆亲征,何以不能克?”彬曰:“世宗时,史彦超败于石岭关(在今山西阳曲东北),人情惊扰,故班师;太祖顿兵甘草地,会岁暑雨,军士多疾,因是中止。”太宗曰:“吾欲北征,卿以为如何?”彬曰:“以国家兵甲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太宗意决。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北汉平。

八年(公元983年)正月,太宗念边卒劳苦,月赐士卒白银,军中谓之“月头银”。镇州驻泊都监弭德超急奏于太宗:“曹彬秉政久,得士众心。臣适从塞上来,戍卒皆言:‘月头银曹公所致,微曹公,我辈当馁死矣。’”又诬他事。彬遂罢为天平军节度使。德超本欲得彬之职(枢密使),及为枢密副使,大失所望。又耻与柴禹锡同官,益不满。视事月余,称病归家,居常怏怏;一日,辱骂禹锡和宣徽南院使王显,曰:“我言国家大事,有安社稷功,只得线许大官。汝辈何人,反居我上!”又言:“上无执守,为汝辈所惑。”显等奏之,太宗怒,命讯之,德超服罪。德超既败,太宗知彬无他,待之愈厚,进封鲁国公。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与潘美等,分道北伐。三月,败辽军于固安,继下涿州,兵势大振,但粮道为辽兵所断。彬留十余日,食尽,乃退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但美等屡获胜利,彬自以握重兵而不能攻取,乃带五十日粮,再攻涿州,沿途又为辽兵所阻。彬且行且战,凡四日,始至涿州。加之天方炎暑,士卒疲劳,粮亦不继,乃又退军,无复行伍,而辽兵追之不舍。五月,至岐沟关(在今涿县西南),辽兵击之,宋军大败。彬收余军,夜渡拒马河,营于易水之南,人马互相践踏而死者无数。继奔高阳,又为辽师所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水为之不流,所弃戈甲若丘陵。知大名府赵昌言上书,请斩彬等。彬素服待罪,深自引咎,贬为右骁卫上将军。次年,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改平卢军节度使。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真宗即位,为枢密使。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六月,死。时年六十九。谥曰武惠。

彬仁敬和厚,未尝言人之过,伐二国(后蜀、南唐),秋毫无所取。位至将相,不施威于人;衣服如同儒者,遇士大夫于途,必引车让路;外出过市,戒护卫不得传呼以惊百姓;部属有事禀报,虽地位低微,必冠而后见。不记人过,彬北征失败,赵昌言曾奏请斩之;及昌言被劾,不得入见,彬为之请于帝。史称“彬为宋良将第一”。伐辽失败,彬指挥上确有失误之处,如在谋画蜂起、相互矛盾之时,而彬不能制;但主要还是太宗决策上之失误。太宗非统帅之才,不明敌情,自以为辽主新立、年幼,国事皆决于其母萧太后,以为可欺,决意北伐。其实,萧太后多谋善断,熟知军政,闻善必从,赏罚严明,亲率三军,临战指挥,太宗非其对手。又不设统一指挥之将,且乱授方略,其败必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