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杨荣》人物故事小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杨荣》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杨荣》人物故事小传

杨荣(公元1371—1440年),字勉仁,初名子荣。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更名荣。荣颇具才识,为成祖亲重,每北巡及出塞,必令扈从。仁宗立,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英宗时如故。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进少师。五年(公元1440年)卒。荣历事四朝,谋而后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入阁,并称“三杨”,荣最以才著,重修《太祖实录》及太宗、仁宗、宣宗三朝实录,皆为总裁官。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正 史〕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邃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②也。”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再迁至侍讲。太子立,进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直诸臣同赐二品服,评议诸司事宜,称旨,复赐衣币。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③,事亦遂决。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寻进右庶子,兼职如故。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又明年,母丧乞归,帝以北行期迫不许,命同胡广、金幼孜扈从。甘肃总兵官何福言脱脱不花等请降,需命于亦集乃。命荣往甘肃偕福受降,持节即军中封福宁远侯,因至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务,还陈便宜④十事,帝嘉纳之。

八年,从出塞,次胪朐河。选勇士三百人为卫,不以隶诸将,令荣领之。师旋,饷不维,荣请尽以供御之余给军,而令军中有余者得相贷,入塞,官为倍偿。军赖以济。明年乞奔丧,命中官护行。还,询闽中民情及岁丰歉。荣具以对。寻命侍诸皇孙读书文华殿。

十年,甘肃守臣宗琥言,叛寇老的罕逃赤斤蒙古,且为边患。乃复遣荣至陕西,会丰城侯李彬议进兵方略。荣还奏言,隆冬非用兵时,且有罪不过数人,兵未可出。帝从其言,叛者亦降。明年,复与广、幼孜从北巡。又明年,征瓦剌,太孙侍行。帝命荣以间陈说经史,兼领尚宝事,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十四年,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从还京师。明年,复从北征。

十六年,胡广卒,命荣掌翰林院事,益见亲任。诸大臣多忌荣,欲疏之,共举为祭酒。帝曰:“吾固知其可,第求代荣者。”诸大臣乃不敢言。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兼学士如故。明年定都北京。会三殿灾,荣麾卫士出图籍制诰,舁东华门外。帝褒之。荣与幼孜陈便宜十事。报可。

二十年,复从出塞,军事悉令参决,赉予优渥⑤。师还,荣将士,分四等赐宴,荣、幼孜皆列前席,受上赏。已,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帝时称杨学士,不名也。又明年,复从北征。当是时,帝凡五出塞,士卒饥冻,馈运不继,死亡十之二三。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帝问群臣当复进否,群臣唯唯,惟荣、幼孜从容言宜班师。帝许之。

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碑,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⑥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荣与少监海寿先驰讣。既至,太子命与蹇义、杨士奇议诸所宜行者。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余官如故。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既而有言荣当大行时,所行丧礼及处分军事状。帝赐敕褒劳,赉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时士奇、淮皆辞尚书禄,荣、幼孜亦固辞,不允。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殿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师还,以决策功,受上赏,赐银章五,褒予甚至。

三年,从帝巡边,至遵化。闻兀良哈将寇边,帝留扈行诸文臣于大营,独命荣从。自将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五年进少傅,辞大学士禄。九年,复从巡边,至洗马林而还。

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三年,与士奇俱进少师。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永乐末,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独荣与士奇力言不宜以荒服⑦疲中国。其老成持重,类如此。论事激发,不能容人过。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皆赖其力。尝语人曰:“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故其恩遇,亦始终无间。重修《太祖实录》及太宗、仁、宣三朝实录,皆为总裁官;先后赐赉,不可胜计。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或谓荣处国家大事,不愧唐姚崇,而不拘小节,亦颇类之。



《明史》卷一四八



〔注 释〕



①谒陵:参拜祖坟。②何料之审:怎么猜想之事和看到一样。③霁颜:霁指雨过天晴,此指转怒为喜。④便宜:可以看作主张。⑤赉予优渥:赏赐优厚。⑥宾天:去世。⑦荒服:极边远区域。



〔相关史料〕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①,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明)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②,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③。荣顾谓穆贤,荐之朝。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



《明史·鲁穆传》卷一五八



(公元1426年)秋八月,北京地震,汉王(朱)高煦反。丁卯,高煦遣百户陈刚进疏,言(明)仁宗违洪武、永乐旧制,与文臣诰敕封赠,今上(明宣宗)修理南巡席殿等事,为明廷罪过。又斥二三大臣夏原吉为奸佞,并索诛之。又书与公侯大臣,骄言巧诋,污蔑乘舆,上叹曰:“高煦果反”,议遣阳武侯将兵讨高煦,大学士杨荣力言不可,曰:“皇上独不见李景隆事乎?”上默然,顾原吉,原吉曰:“往事可鉴,不可失也。臣见煦命将而色变,退语臣等而泣,知其无能为也。且兵贵神速,宜卷甲韬戈④以往,一鼓而平之,所谓先声有夺人之心也。若命将出师,恐不济。杨荣言是。”上意遂决。立召张辅谕亲征,辅对曰:“高煦鸷而寡谋,外戆中恇,今所拥非有能战者。愿假臣兵二万,擒逆贼献阙下。”上曰:“卿诚足办贼,顾朕新即位,小人或怀二心,行决矣。”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注 释〕



①赆:赠给行旅之费。②赀:钱财。③不少贷:不宽恕。④卷甲韬戈:率领军队去作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