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求新的创新精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贵在求新的创新精神

千年御窑的历史表明:中国瓷器文化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不是姓“皇”,而是姓“新”,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既是御窑之魂,也是瓷器之魂。御窑千年,贵在求新。创新,既是中国瓷器文化发展之原动力,更是中国瓷器文化绵延之生命力。宋的青白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元的青花瓷和釉里红瓷,一变单一颜色瓷器,而开创彩色瓷器的新境界;明代的斗彩、五彩,争奇斗艳,彩色缤纷;清代的珐琅彩、粉彩,各种色彩、各种绘画,都可以纵情而灵动地展现在瓷器上。

为什么景德镇能成为中华瓷器之都、创新基地?为什么这个创新基地窑火千年、长盛不衰?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为今人提供历史的经验、智慧的启迪。缘此我列举四点:

其一,形成一流创新基地。《荀子·劝学》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是说,积土成山能兴风雨,积水成渊会生蛟龙。清乾隆时的景德镇,督陶官唐英说:“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借瓷资生。”景德镇成为瓷器创新基地。

其二,汇集一流创新人才。汇集宫廷一流绘画、书法名家,结合民间一流制胎、修模、彩绘、上釉、窑火等能工巧匠,每个元素既要坐实人才优秀,每个优秀元素更要密切配合。如制瓷修模的名匠,“景德一镇,群推名手,不过二三人”(唐英《陶冶图说》)。可见制瓷人才、创新人才之难得、之可贵。当时,瓷器一流技艺人才形成一个产业链,集中在景德镇的御窑中。

其三,充实一流创新资金。要想成品创新,必须加大投入。每一件创新瓷器,其研发,其烧造,都要有大量金银投入。其时,创新产品的资金,钱从国库、内帑、关榷、盐商、捐纳、罚赔等多渠道筹措,也包括督陶官自掏腰包。这就保证了创新瓷器的投入和运作。国盛瓷则盛,国衰瓷则衰。在皇朝时代,御窑暨瓷器的盛衰,折射着皇朝的兴替。

其四,构建一流创新体系。皇帝谕旨创新要求,宫廷做出瓷器官样,臣工按旨慎勤落实,工匠巧手慧心制作,每道工艺不能出错,各方各面,互相配合,尽心尽力,厥职完成。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能别人所未能,成别人所未成。不断出新意,不断在收获,烧造出新奇唯一、空前精美的瓷器。

千年御窑历史启示,中国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复兴离不开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