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东北大地的古代文明·宏伟的秦汉宫殿建筑遗址—碣石宫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东北文化·东北大地的古代文明·宏伟的秦汉宫殿建筑遗址—碣石宫

碣石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地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东北也和中原一样设立郡县进行统治。为了加强其政令的推行,始皇帝曾五次到全国各地巡幸。史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始皇之碣石”。到了汉代,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前110)“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由于历史的变迁,秦皇汉武巡幸的碣石究竟为今天何地,一直没有定论。1982年文物工作者在距山海关外十五公里的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的礁岩附近海岸上发现了秦汉宫殿建筑遗址群,从而证实史书记载的碣石就是指这一组耸立于海中、民间传说为“姜女坟”的自然礁石。

文物工作者在姜女坟附近十四平方公里的沿海区域内发现六处秦汉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秦汉时期庞大的宫殿性建筑群。它的布局从止锚湾到金山嘴连成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一线,恰和海岸线相平行。石碑地宫殿主体建筑群面对海中的“姜女坟”礁石,左右的黑山头龙门石与止锚湾红石崖如宫殿两翼配置的“双阙”,在这里远眺,直可把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环抱的海域连成一片。从“姜女坟”的地理位置、外观形状与史籍所记载的碣石相同,再从建筑遗址的规模,出土的文物来看,石碑地这一占地十五万平方米的大建筑基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东巡时驻跸的行宫。黑山头建筑群可能是汉武帝东巡碣石时的望海台,也就是唐代文献中提到的汉武台。

石碑地遗址在万家镇墙子里村的海岸边一处岗地上,在遗址内发现一些大小不同的夯土台墓,其分布以在岗地南边近海处的方形夯土台为中心,分东西两行向北排列。方形夯土台正对着海中“姜女坟”礁石,是这组建筑群址中的高台主体建筑址。台基南侧边长四十米,台高八米,有一半在现地表以下。台基是用黄粘土层层夯筑而成的,从断层上可看出几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房址,至少分三级,每级高差0.5米左右,形成阶梯形建筑。经过大规模的钻探,发现地下分布着类似围墙的夯土台基,夯土基作长条状延伸,其中一道现存长度三百一十米。此外还发现一段宽一点一米用土坯砌筑的墙。遗址内发现了直径长达五十二厘米的夔形大瓦当和其他砖瓦建筑构件,成排的础石直径均在五十至六十厘米,可见这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施工的临海阶梯式大型建筑群。

黑山头建筑遗址位于石碑地西两公里的岸边突起的海岬上。现存遗址东西长四十五米,南北宽二十五米,遗址堆积存高一米余,夯筑土台坚实。从清理的遗迹来看,主体建筑为结构复杂的多层建筑,可分为三组十个或曲尺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建筑单元。在台基北部边缘是一条东西长四十五米,宽一点一至一点五米的夯土带,大约是走廊遗迹。在这个遗址中,露出现地表的建筑址上有成排的柱础石、陶井窖、水管沟和大面积的瓦砾、红烧土。出土的建筑构件都比较大,板瓦长六十厘米,宽四十七厘米,厚一点五厘米,筒瓦带云纹半瓦当长五十六厘米,直径二十厘米,有长一百二十九厘米,宽三十厘米,高十七厘米,壁厚三厘米,一面饰连续菱形纹的空心砖,和六十三块长五十至八十厘米大型砾石的柱础石。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红烧土块以及有些被烧得变了色的瓦的形状来推测,黑山头这组宏伟的多级高台建筑群可能是被一场大火所吞噬。

止锚湾、瓦子地、周家南山、大金丝屯四处遗址与石碑地、黑山头遗址年代相当,文化内涵也很相似,共同构成碣石宫秦汉建筑群体。这些遗物与咸阳、临潼出土的秦汉建筑古朴雄伟的建筑风格相同或相似,说明它完全是中原文化在东北留下了一处重要历史遗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