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生平事迹概括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曹操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死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汉相国曹参之后,祖父曹腾在宫中任职三十多年,封费亭侯,父曹嵩为曹腾之养子,曾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职。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举孝廉,历任议郎、洛阳北部尉、县令、济南相、典军校尉、司空、丞相等职。

曹操少时机警聪明,任性放荡,不治产业,才武绝人,博览群书,爱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注《孙子兵法》十三篇。当时名士梁国桥玄十分看重他的才华,桥玄说:“天下将乱,非命士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又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能有君者也,君善自持。”(《曹操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8页,以下引文只注明篇名或页数)曹操的一生,胸怀大志,开拓进取,勤奋好学,广搅人才,注重研究政治、军事、人才谋略问题,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他统军征战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皆成乐章。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曹操以精晓《尚书》《左氏春秋传》《诗经》《谷梁传春秋》等典籍而征拜议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曹操三十岁,由议郎拜为骑都尉,开始镇压黄巾起义,后升为典军校尉。他曾参加讨伐董卓联军,逐渐成为地广人众、实力雄厚的一支重要军事政治力量。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改元建安,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攻破袁术,收编黄巾余众,纳降张绣等部,削平吕布。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以弱势兵力一举消灭北方最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形成三国时期最强大的一方。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晋升为丞相,同年在南征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于赤壁。此后,他主要集中精力经营北方,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使得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封为魏公,后升魏王,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诗人,在文学上他和儿子曹丕、曹植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优秀代表,他留下了不少文,后人将其合编为《曹操集》。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下,铲平地方豪强和各派军阀割据势力,统一北方,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社会稳定,重视教育文化道德建设,追求国家的统一与进步,他的谋略决策和军事思想中的许多积极因素,今天仍值得借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