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文化·帝都与帝陵·九朝古都洛阳
洛阳地区是古人类的发祥地,孕育了灿烂的仰韶文化。先秦时期,“天下之中”的洛阳是周王朝的国都。我国大一统封建王朝形成初期的秦朝和西汉,其京都在西方的咸阳和长安,而自东汉以后,封建王朝的都城逐渐东移。洛阳就曾做过九个朝代的都城。
东汉京都。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定都洛阳。东汉都城洛阳位于今洛阳老城以东十二公里的地方。它建筑规模宏伟,布局格调严谨。宫城内分南北二宫,南宫为皇帝朝见群臣的建筑,北宫是嫔妃的居所。据记载,东汉时的洛阳城门有十二个,数量与西汉时的长安相等。十二个城门的分布是:东面三座城门,自北而南为上东门、中东门、秏门;西面三座,自南而北为广阳门、雍门、上西门;北面二座,自西而东为夏门、各门;南面四座,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城内大街纵横,四通八达。洛阳城内除南、北二宫外,还有永乐宫,明堂、辟雍、灵台等建筑。初平元年(190),董卓胁迫汉献帝西迁长安,焚洛阳宫庙及人家,“火三日不绝,京都为丘墟矣”(《后汉书·五行志》卷二十四)。洛阳遭到空前的劫难,从而结束了为汉都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与明帝刘庄继承西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以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在东汉初年,出现了太平盛世。和帝时期,窦太后临朝称制。她力排众议,派自己兄长窦宪出兵匈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南匈奴归汉,北匈奴被赶走,根除了匈奴扰边之患。范晔在撰写《后汉书·窦宪传》时说:“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后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 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铭石负鼎,荐告清庙,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匈奴在东汉王朝的沉重打击下分为两支,北匈奴远迁欧洲,引起了日尔曼人的大迁徙,造成整个欧洲的震动,这在当时的世界史上,确实是轰动一时的大事。
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也在东汉时产生。和帝时的宦官蔡伦集前人经验,发明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等价格低廉的原料造纸,提供了新的书写材料,改变了传统的刀刻书写方法,大大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公元七世纪,造纸术传入朝鲜、日本,后又传入阿拉伯、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都城。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次年,曹丕由许昌迁都洛阳,建立大魏政权。从曹丕定都洛阳,至曹魏政权灭亡于晋,共历四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王朝,仍以洛阳为京都。西晋在这里建都五十年。晋朝司马氏攻取了蜀和东吴,使三国的纷乱局面又得以统一。在东汉废墟上重行建立起来的洛阳于这百余年间,作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再度繁华起来。
西晋王朝统治集团生活极其奢靡,晋武帝后宫的美女竟多达万名,统治者并大肆卖官鬻爵。西晋大臣刘毅曾说,司马炎连东汉的桓、灵二帝都不如:“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晋书·刘毅传》)司马炎之子惠帝是个白痴,有一年发生灾荒,百姓无食多饿死,惠帝竟说:“何不食肉糜?”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西晋的大贵族竟相豪奢,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可见其甚。《晋书·石崇传》云:石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 恺以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晋武帝帮助舅父王恺与石崇斗富,送给王恺一个约二尺高的珊瑚树,世间罕见。石崇见到,一槌将其打碎,又令左右搬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条干绝俗,光彩耀目。西晋贵族如此骄奢淫乐,终致朝政败坏,酿成了西晋末年争夺统治权的“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的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饥馑,白骨蔽野,流民起义接踵不断。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陆续内迁各少数民族,此时也乘中原混乱之机起兵反晋。自称皇帝的匈奴首领刘渊下令攻打洛阳,死后其子刘聪即位,发兵一举攻下洛阳,俘虏晋怀帝。匈奴兵在全城大肆劫掠,纵火焚烧。魏晋的京都洛阳城,又成为废墟。西晋王朝终于灭亡,晋皇室南迁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立东晋。
北魏都城。晋室南迁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经过百余年的争战,鲜卑族首领拓拔焘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孝文帝为了进一步加速鲜卑族的文明进程,决定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即改鲜卑姓为汉姓,如拓拔氏改姓元,丘穆陵氏改穆氏,六孤氏改陆氏,贺赖氏改贺氏等;禁绝鲜卑语,一律说汉话;禁穿鲜卑服,从朝廷命官到小吏百姓一律穿汉服;废除鲜卑旧有的行政机构,代之以中原汉族的各项典章制度。还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北魏的都城洛阳,坐落在邙山南麓,洛河北端,东西长二十里,南北长十五里。洛阳城内,宫殿巍峨,街道纵横,是北方一个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魏后期,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广建佛寺。北魏世宗皇后胡充华临朝称制时期,在洛阳城内建造永宁寺,寺塔高九十丈,上刹又高十丈,作九级,上有金铎一百二十枚。每当夜静之时,塔上的铃声可达十里以外。塔内置一座金神像一丈八尺高,如常人一样高的有十座;另置玉象二座。佛殿一如宫殿,寺内有僧房一千多间,间间珠玉锦绣,金碧辉煌。是时,洛阳有佛寺一千三百多座,全国寺院竟达三万余所,“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北魏王朝不仅建寺,还在洛阳伊阙开凿石窟。
由于北魏贵族的穷奢极侈,大兴土木,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终于酿成“河阴之变”,胡太后与幼主元钊被沉入河中,北方又陷入混乱。
大唐东都。隋朝统一后,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河经过洛阳,洛阳成为全国的水陆交通中心。唐朝代隋,以洛阳为东都。唐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以酷刑折磨死了原来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萧淑妃临死时说:“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死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新唐书·后妃传》)武氏遂令宫中不准养猫,并与高宗长住东都洛阳。高宗死后,武氏以周代唐,一直住在东都,终生不敢返居长安。武则天终生居住洛阳,洛阳遂成为大唐王朝的京城。洛阳城中不仅有皇宫和王府官宅,则天女皇还在不断增修扩建,如修建了祭祀昊天的天堂,万象神宫,邙山避暑宫等。城中还有著名的含嘉仓,有大小粮食仓窖四百余座,可储存粮食两亿五千万斤。洛阳经济空前繁荣,文化发达,人文荟萃,达到鼎盛时期。
后唐都城。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又陷入一个混乱局面,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之中,后唐李存勖在洛阳称帝,建立后唐政权,以洛阳为国都,长达十三年。
洛阳在历史上曾为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唐、后唐等九个朝代的帝都,亦曾为隋、唐、后梁、后晋、宋等朝的陪都。洛阳是我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城市,历代王朝在洛阳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存,洛阳也以“九朝古都”而闻名于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