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倪”的由来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端倪”的由来

春秋时期,有三个人是极好的朋友,他们是孟子反、子桑户和子琴张。他们主张超脱尘世,都不愿做官。因为志同道合,所以经常在一起讨论,一起游乐。

后来,子桑户死了。孔子听说以后,就派弟子子贡前去吊唁。子贡一进子桑户的家门就大吃一惊,因为他被眼前的情形弄糊涂了。

只见子桑户的那两位好友孟子反与子琴张面对着遗体正鼓琴唱歌。两人一边鼓琴,一边高歌,互相应和着,一点悲痛的表情也没有。

子贡看到后,很不理解,心中很是愤怒。他压着自己的火气质问道:“好朋友不在了,你们不悲伤,反而在这里弹琴唱歌,真是太不像话了,这能算是有礼吗?”

不料,面对子贡的责问,两个人毫不在乎。他们互相看了一眼后,其中一人答道:“真正的大礼是不拘于形式的,我们的悲痛存在于内心,并非都要在外部表现出来。像你们这样片面地理解礼的儒生,根本就领会不了礼的真正奥妙,哪能知道礼的深刻含义呢!”说完以后,他们旁若无人地继续唱歌,再也不理睬子贡。

子贡把这情形报告给孔子,并请教说:“孟子反他们的这种做法能算符合礼吗?”

孔子回答说:“他们是超脱于世俗礼教的人,他们与大自然为伴,遨游于天地之间,不知道死生先后的分别,也不知道终结和开始的反复循环,无法了解它的头绪,他们不同于一般人啊!”

听了孔子的解释,子贡的怒气才渐渐地消失。

“端倪”一词就是这样留下来的。“端”与“倪”都是开始、边际的意思,所以“端倪”一般就是头绪、眉目的意思。如:初见端倪,不露端倪,略有端倪等,是书面语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