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为国捐躯的英雄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夏完淳——为国捐躯的英雄

——为国捐躯的英雄

夏完淳(1630—1647),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华亭人,中国明朝末年诗人、民族英雄。夏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美誉,他“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他在14岁时随父亲抗清,在父亲死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后因不向敌人屈服而死,死时年仅十七岁。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政局动荡。1645年,清兵渡江南下,当时年仅15岁的夏完淳就慷慨从军,投入江南人民抗清斗争的洪流中。

他和父亲一道,发动了吴志蔡军,准备一举恢复苏州,不幸兵败。父亲跳江殉国,夏完淳返回家乡,变卖了家产,资助太湖地区的义军领袖吴易,自己则在义军中担任参谋,替吴易起草奏章,送到在绍兴监国的鲁王那儿。

鲁王朱以海听说上书议事的义军参谋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十分赞赏夏完淳的才华,在封赏吴易的同时,还特地任命夏完淳担任中书舍人一职。

不料,吴易的义军只坚持了大半年光景,由于叛徒出卖,吴易被捕,义军也被迫解散了。夏完淳只得又回到松江的家中。回到家乡后,他继续在江南各地奔走,联络各地义军,并把情况及时报告给绍兴的监国鲁王。

顺治四年(1647年)的秋天,夏完淳给鲁王的一份奏折被清军查获。夏完淳被清军抓获送到了南京。

这时候,坐镇南京的是洪承畴。他原是明朝蓟辽总督,在松山被清军俘获,不久就当了清朝的大臣。洪承畴听说夏完淳被俘,立即把他押进衙门,想逼他投降清廷。

在县衙大堂,少年夏完淳挺身而立,不顾衙役们再三呵斥,不肯下跪。洪承畴装出和善的样子问他:

“听说你给鲁王上书议论国事,有这回事吗?”

夏完淳昂首回答:“那确实是我写的。”

洪承畴听后,又说:“不简单,不简单,年纪这么小就能写出这般好文章,真不愧是江南神童。不过,我看你年纪轻轻,哪能起兵造反呢?一定是上了别人的当。本督念你年幼无知,只要你归顺我朝,回去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当上高官,你愿不愿意?”

夏完淳扫了高高在上的洪承畴一眼,回道:

“报效国家还分长幼吗?我自小最崇拜的就是当年的洪亨九先生,他是本朝大大的忠臣。松山一役,他身先士卒,壮烈殉国。我要与洪亨九先生一样,为国捐躯,决不投降鞑子。”

站在公堂两旁的衙役听夏完淳这么说,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以为夏完淳不知道坐在堂上的正是当年松山被俘、投降了清朝的洪亨九。于是,衙役就小声告诉他,洪亨九就是堂上的总督大人。

不料,夏完淳听了衙役的话,当即把脸一沉说:

“亨九先生为国尽忠,普天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崇祯先帝还亲设祭坛,率领百官遥祭忠魂,这一切都记录在史册上。上面那个鞑子是什么东西!居然敢冒充大明忠烈,污辱忠魂,实在是太可恶了!”接着他又把洪承畴骂了个够。

洪承畴本以为夏完淳不难对付,谁料他竞敢当着众人的面讽刺挖苦自己。恼羞之余,只得把夏完淳关进了大牢,从此再也不敢去招惹这个意志坚决的少年了。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几十天,把自己所写的诗编成了《南冠草》诗集,还给母亲写了封遗书,书中说道:

“人生谁不死?要紧的是要死得其所。儿为国而死,正是尽了我的本分。”

当年秋天,17岁的夏完淳昂首挺立在刑场上,神色不变,表现出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