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肚里能撑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蒋琬肚里能撑船

三国鼎立后,诸葛亮积极辅佐刘备,为建立一个强大的蜀国忠心耿耿、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这时候,蒋琬还只是个管抄写的小吏,后来因为他办事勤奋、公正,又很有几分才干,被提升当了县令。有一次,刘备来到他的县里巡视,蒋琬刚喝醉了酒,没有出来迎接。刘备很生气: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如此胆大妄为,醉酒误了接驾!刘备觉得脸面丢尽了,气恼之下要判他死罪。

诸葛亮听说这件事后,急忙赶去找刘备。他了解蒋琬的为人和才干,醉酒误了接驾固然不对,但杀了这样的人才,实在可惜!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极力劝他消消气,千万不要因为蒋琬的一次过失就处死他。

事后,蒋琬知道了诸葛亮的说情,含泪说诸葛武侯是他的再生父母,对诸葛亮宽宏的胸怀很敬佩。

刘备死了以后,诸葛亮提拔蒋琬担任重要的官职,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临终时,还向刘禅举荐:自己死后,就让蒋琬代替自己的职务。

诸葛亮为国全心全意、爱才惜才的精神,再次深深感动了蒋琬,他在心里暗暗地说:“我要好好地向丞相学习,决不辜负他对我的一片期望!”

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遵从他的遗言,任命蒋琬为尚书令,主持朝政。后来又任命他做大将军,独揽军政大权,成了蜀国呼风唤雨的重要人物。蒋琬力守诸葛亮创立的旧制,使蜀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蒋琬为治理好蜀国,像诸葛亮生前一样夜以继日地操劳。现在,他虽然身为显赫的大官,但在言行上努力以诸葛亮为榜样,体谅下属,宽容待人。

蒋琬属下有个官吏叫杨戏,此人性情孤僻,不爱与人交谈,人们都觉得他性格古怪。

有一天,蒋琬去军营视察,众将吏见最高长官到来,纷纷起身肃立,只有杨戏躬着背,专心致志伏在案桌上看材料,好像不知道蒋琬来了。

这时,众将吏中不少人暗暗地为杨戏捏了一把汗,心想蒋琬发了怒,杨戏肯定会遭杀身之祸。一个官吏用胳膊肘悄悄捅了捅杨戏,暗示他收回心,站起来迎接蒋琬。

可是,杨戏不予理睬,依然伏在桌案上。蒋琬见此情景非但没有动怒,而且微微地笑了笑,用手向那个帮忙的官吏示意,要他别惊动杨戏。自己则走到杨戏身旁,拍了拍他的肩。杨戏这才抬起头,起立向蒋琬致礼。

“你工作认真,不出来欢迎长官,我不怪罪你!对了,你桌案上的这份材料,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我觉得对治理好蜀国很重要,你看了认为怎样?”

杨戏不知该如何回答,嘴里支支吾吾,很少应答蒋琬,还像木头人一样,沉默了好一会儿。

蒋琬见杨戏垂着头,不愿作答,就向众将吏告辞,退出了营帐。

有个平时与杨戏不和的人,立即跟了蒋琬出来,向他进谗言说:“相爷刚才问杨戏的看法,是给他面子,看得起他,他却不知好歹,竟然不答理您的问话,对像他这样目无长官的人,应当严厉地处罚,不然有损您的尊严呀! ”

蒋琬捋了捋胡须,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杨戏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性,我了解他。他没有回答我,总比当面说违心话,附和恭维我要好。杨戏所以不回答,我想他心里一定有为难之处,如果表示赞同,他心里可能不愿意;如果不赞同,当面反驳我的话,又怕在众官吏面前伤了长官的尊严,因此他干脆沉默不语,我怎能发怒责怪他呢?做人总应多体谅他人,将心比心,你说对吗?”

这个说坏话的人,本想借此机会,让蒋琬好好惩治惩治杨戏,没料到自讨没趣,碰了一鼻子灰,便赶忙说:“正是正是,既然相爷这么宽宏大量,那就不必追究了。”说完,向蒋琬施了礼,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匆匆溜走了。

督农官杨敏,喜欢背后议论人。有一天,他与同僚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起蒋琬来。

一个官吏说:“蒋相爷主持朝政以来,蜀国与魏、吴两国多年不动刀枪,国家的元气渐渐恢复了,看来他确有才干,难怪诸葛亮生前对他十分器重。”

另一官吏频频点头,赞同地说:“想当年诸葛丞相离世时,举国上下担心后继无人,国将不国。幸亏有蒋相爷出来主事,我们蜀国才有今天呀!我看他很有诸葛丞相的风度和大才。”

杨敏听到这里,心里很不服。他放下酒杯,腾地站起身,大声说道:“二位说的都有些道理,但蒋相爷怎么能和诸葛丞相相比?我看他有时做事很糊涂,没章法,实在不如诸葛亮。”

有个官吏怨恨杨敏,听了他的话,立即一五一十地报告了蒋琬,并建议蒋琬把杨敏抓起来问罪。

蒋琬训斥了这个想报私仇的小人后,严肃地说:“我确实不如诸葛丞相,杨敏说的没错。你让我抓他治罪,难道想要我对不起正直敢言的人吗?”

那个官吏非但没有达到目的,还受到20军杖的处罚。

后来,杨敏因为别的事,违了军纪被捕下狱。人们议论纷纷,都说:“杨敏说蒋相爷不如诸葛亮,得罪了他,现在又犯了罪,看来是凶多吉少,活不成啰!”大家都为杨敏的命运担忧。

蒋琬在处理杨敏案件时,公私分明,不记旧恶,秉公办事丝毫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将那件事看成旧账,乘机堂而皇之地加重对杨敏的处罚。因杨敏罪不至死,被免于死罪。

蒋琬看重道义,器量宽宏,蜀国百姓都称赞他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千百年来,蒋琬的美德有口皆碑,这句俗话也流传下来,常常用来赞扬那些度量大,善于体谅宽容他人的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