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终卷之作的思考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舍终卷之作的思考

在1966年第4期《北京文艺》上,有篇题为《陈各庄上养猪多》的快板,全文一千二百余字,通俗流畅,合辙押韵,是为配合“大养其猪”的最高指示而做的。现摘引几句:

“热爱猪,不辞劳,/喂食,饮水,冷热饥饱,时刻仔细瞧。/粪便干,或是不爱动,/立刻去找防疫员来快治病。/……有成绩,戒自满,/一定要站得高来看得远。/看得远,站得高,/时刻不忘比学赶帮超。/……越进步,越学习,/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大红旗!”

如果不专门说明,你能想象得出这竟然是老舍的作品吗?但这确实与《骆驼祥子》出于同一人手中,而且它还是老舍先生的终卷之作。看到一代文豪的终卷之作竟然如此够不上艺术,怎能不令人悲愤。

如果对老舍解放后的创作稍加浏览,会发觉类似于“养猪多”的作品实在不算少数,《柳树井》、《大家评理》、《生日》、《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女店员》、《全家福》、《红大院》等就是为了配合宣传婚姻法、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政治运动而做的。尽管这些作品不同程序地保持了老舍一贯的风格,但与其五十岁以前的作品相比,反差是巨大的。

为什么在艺术上,老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滑坡呢?在1954年的《生活、学习、工作》一文中他说:“我几乎不敢再看自己在解放前所发表过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内容多半是个人的一些小感触,不痛不痒、可有可无。……人民愿意从作品中得到教育和娱乐,看到怎么过更美好幸福的日子的启示。”这里,老舍轻易地否定了自己解放前含泪写出的作品,面自觉地紧跟政治形势的变幻,“通过什么,宣传什么,教育什么,鼓舞什么。”这种简单化的思维与其对中国国民性的思考怎能相提并论。

从老舍艺术上的滑坡,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传统思维中的巨大封建阴影。那些饱经离乱的知识分子,在新社会面前所流露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们无条件地拥护新的一切,自觉地检讨以往的思想,力图使自己不落于时代的要求。为此,他们放弃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独立思考,放弃了艺术的尊严,以政策代替了思考,以领导指示代替了创作。同时,在老舍等知识分子身上,还明显保留“救星”意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拯救自己,而把新生活归之于超凡的个人,既然受人恩惠,当然要无条件歌颂。

象老舍这样的情况在十七年文学发展中是一突出的现象,它深刻揭示出文学离现代化还很远,国民的思想意识离现代化也还很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