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捷克农民战争是1419—1434年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1415年,捷克爱国者、宗教改革家胡斯被罗马教廷处以火刑,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概。该年9月,布拉格的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会议的禁令,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从1417年起,农民零散的暴动比以前更为频繁,乡村教士号召拒纳教会地租和什一税,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以胡斯党人为领导,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史称“胡斯战争”。
捷克农民战争是捷克人民群众对封建主剥削压迫的反抗,特别是对德国外族封建主和德国化的教会统治的反抗。战争的根源是捷克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由于大部分的封建贵族,尤其是教会领主都是德国人,这次战争也就具有反对外族压迫的民族斗争的性质。参加这次战争的社会阶层很广泛。运动的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矿工和城市贫民也积极参加。他们构成胡斯运动的左翼,根据地在南部的塔波尔城,所以称为塔波尔派。捷克的中产阶级、小贵族和富裕农民也参加运动。他们的运动中的右翼。1419年7月30日,布拉格市民爆发起义,城市平民以教士约翰·哲里夫为领导,捣毁寺院、教会和贵族住宅,并且攻占市政厅,掌握了城市政权,1420年,中上层的胡斯党人拟订“布拉格四条款”,主张捷克独立,没收教会财产,用捷克语祈祷和自由传教,禁止外国人担任官职和拥有土地,用新的胡斯教会代替正宗教会。他们以布拉格大学为中心,称为“圣杯派”。遗憾的是,塔派尔派没有一个统一的斗争纲领,而圣杯派又害怕农民群众的激烈行动,主张采取温和手段达到改革的目的。于是圣杯派与教皇、德皇妥协,共同镇压塔波尔派,使起义失败。
捷克农民战争是一次历时较长,影响较深运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给予了德国在捷克的势力以沉重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的独立,它给人们的教训在于,要把运动进行到底,首先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其次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斗争纲领,第三必须反对革命队伍内部的妥协,投降情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