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永安休整之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太平军永安休整之弊

太平军自1851年1月金田起义之后,西进武宣,北上象州,进展迅速。9月25日,太平军一举攻占永安城。这是太平天国起义后夺取的第一座州城。永安是个小州,人口很少。此时太平军已达3万7千人,其中精壮能战者约6000人,分兵防守城外各要隘,准备长期固守。26日,乌兰泰率领其本部及别部清军共约6000人追至城南20余里的文圩。此后,清总兵刘长清,李能臣等率云、贵等省兵4000余人赶至永安西北的古排塘一带。随后,清军又大量增加,多达近4万人,四面包围永安,但主要是取南北夹攻之势。由于太平军防守十分严密,清军围攻永安数月,仍然不能得逞。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敌人的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下诏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在永安还颁行了天历,进行了内部肃奸工作,进一步巩固了起义队伍,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1852年2月中旬,赛尚阿在咸丰皇帝督令下,由广西阳朔赴永安前线督师,命令南北两路清军日夜轮番进攻。但由于太平军顽强抵抗,清军进展甚微。太平军也因长期困守,粮草殆尽,火药亦无,食盐短缺,只好决定突围。当时永安的南北大道均有清军重点把守,城东古苏冲仅有1000余团勇驻防,是清军包围圈的薄弱环节。4月5日,太平军冒雨从古苏冲突破清军的包围,向昭平西北的仙回挺进。8日,又取得伏击追剿清军的胜利,突围获得成功,为以后的胜利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太平军起义后,曾在桂平、武宣、象州等地与清军转战半年多,在永安稍事休整是必要的。但是,聚集于四面环山的小城市长达半年之久,很少积极出击,这在战略上是失策的。当时,幸好清军统兵大员赛尚阿是个“未历行阵”的蒙古贵族,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而前线主将向荣和乌兰泰又意见不一,以致南北两路清军各行其是,互不协同。否则,包围永安的4万清军如果利用四周的有利地形,严密封锁各隘口,太平军就有被围歼或困死的危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