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难抵精锐敌兵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乌合之众难抵精锐敌兵

15世纪是莫斯科公国东征西讨,以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时期。当时,与莫斯科公国相对抗的是诺夫哥罗德。为抵抗莫斯科的攻击,诺夫哥罗德同立陶宛公爵兼波兰国建立了依附关系,更激起莫斯科公国的敌视。1471年,莫斯科大公组织了对诺夫哥罗德的证讨。诺夫哥罗德在匆忙之中组成了未经训练的庞大军队。虽有数量优势,但无法同莫斯科公国训练有素的军队相比较,终于在强兵之下被打败,诺夫哥罗德也被并入莫斯科公国。

1471年夏,莫斯科公国组成一支10000人的部队在督军霍尔姆斯基公爵的指挥下向诺夫哥罗德进军。莫斯科还争取了西部的普斯科夫人与其结成同盟,共同进攻诺夫哥罗德。在强大攻势面前,诺夫哥罗德被迫仓促交战,兵力不足,就把大量毫无军事素养的工商业区居民组召入伍,形成一支据说有30000人的庞大队伍。诺夫哥罗德的军事指挥官博列茨基针对两面受敌的情况,决定先选择比较薄弱的普斯科夫人作为第一打击目标,在普斯科夫人与莫斯科公国的部队会合之前将其击溃,这即可以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削弱敌人的打击力量,又可以为自己鼓舞士气。但是,莫斯科部队行动的速度意外地超出了诺夫哥罗德人的设想。1471年7月14日,诺夫哥罗德前去与普斯科夫人决战的部队在舍隆河左岸河口至索利奇城之间,意外地遇到了前去与普斯科夫人会合的莫斯科部队先头团。莫斯科先头团只有5000人,诺夫哥罗德在兵力上占明显优势。但诺夫哥罗德部队是临时凑集的乌合之众,既无军事素养,组织性又差,而且大多数人有厌战情绪。因此,战斗一打响,人数众多的诺夫哥罗德部队就抵挡不住莫斯科部队的勇猛冲击,纷纷溃逃。结果诺夫哥罗德方面12000人被打死,2000多人被俘,少数人逃进森林得以生还。

诺夫哥罗德在舍隆河会战中的失败说明,兵不在多而在精。只靠数量上的优势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必须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有战斗力,勇于在战斗中献身的军队,才能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