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的轻靡与没落
有唐一代,封建王朝的国势和诗歌创作曾出现辉煌的兴盛。但到九世纪末,唐朝的政权已在农民起义的浩荡声势中摇摇欲坠,士大夫阶层怀着末世的悲观情绪,企图在声色犬马中寻找逃避,诗人韦庄在《咸通》诗中记述昭宗咸通年间纵情游乐的风气说:“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华。……”在这种放纵享乐的气氛中,诗歌创作出现了一股绮艳轻靡的潮流。
南北朝梁陈时的宫体诗,专以描写女性的服饰仪态为事,甚至渲染色情,内容腐化。它是当时宫廷贵族荒淫生活和低级趣味的真实反映。自初唐的陈子昂始,唐诗以对包括宫体诗在内的浮靡诗风的批判为起点,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到了晚唐时期,宫体诗风又死灰复燃。诗人韩偓写有《香奁集》,开一时风气,号为“香奁体”或“艳体。”其诗题多为《忍笑》、《昼寝》之类,与宫体诗的《咏内人昼眠》等如出 一辙。其中作品如《半睡》:
眉山暗淡向残灯,一半云鬓堕枕梭。
四体著人娇欲泣,自家揉碎砑缭绫。
津津有味地描摹女子的仪态,其情调之轻靡卑弱正与梁陈宫体诗一脉相承。两者所不同者,在于韩偓将描写范围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冶游狭邪生活,暴露了整个统治阶层的精神堕落。这一时期,仍有人在理论上提倡杜甫、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却未能贯彻到诗歌实践中去。象聂夷中《田家》那样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可谓寥若晨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诗人吴融一方面宣扬作诗“必合于道”,一方面写《赋得欲晓看妆面》这样的香艳诗。这一现象,反映了诗人们社会责任感的没落。
晚唐诗风的浮靡倾向,是与当时文坛的普遍风气一致的。以词而言,稍早于韩偓等人的温庭筠便开始“遂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以供上流社会娱乐赏玩之用。韩偓也写词,如《生查子》:“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与其诗同一声口。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寻欢作乐的生活作风,是香艳诗词共同的创作土壤。
国运不盛,诗运不昌。晚唐诗人有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轮已呈回光返照之势的太阳,是大唐帝国和唐代诗歌共同命运的象征。曾几何时,雄浑壮阔的盛唐气象一去不返,在一片淫声媚语中,唐王朝迎来了它的灭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