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呆板,乌合之众,必遭败绩
公元前331年1月,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开始了大会战。大流士三世付出了巨大努力,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亚历山大统帅4万步兵,7000骑兵。10月1日,高加米拉决战开始。大流士三世把自己的百万大军这样部署的:全军成前后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中军由波斯皇族部队的步兵、弓箭手和骑兵混合编组,由大流士三世直接指挥,左右两翼由各部族的御林军及骑兵编成,左翼另配战车100辆,右翼另配战车50辆,在这个巨大的方阵群的两边,还都部署有印度波斯骑兵,而在方阵的正前方配有50辆战车和15头战象,第二梯队几乎全都由步兵编成。大流士三世的战役设想是准备以强大的骑兵和独一无二的战车从两翼包抄敌军,并从侧后给敌军以猛烈的打击,以使马其顿方阵解体。亚历山大摸清了大流士的战役意图及战斗部署,并有针对性地配置自己的兵力:将强大的步兵方阵置于中央,由亚历山大指挥,两翼配置轻装灵活的骑兵,由副帅帕曼纽及他的儿子尼卡诺指挥,在中央方阵后面又部署了一个后方方阵,以防中央方阵出现间隙。针对波斯军的新式武器——镰刀战车,亚历山大又在左右两翼部队的后面分别埋伏着一支最为优秀的弓箭部队。交战开始后,马其顿军佯向右移动攻击波斯军的左翼,大流士三世上当急令部队向左移动加强自己的左翼,在移动中走出了预先铲平的地段,但一旦自己的部队走出平地,自己的新式武器——镰刀战车就成了废物,于是大流士三世又急忙指挥左翼骑兵拦截马其顿军向右移动,同时命令前方及两翼的战车部队发起攻击。但亚历山大对凶猛无比的战车早有准备,当战车冲过来的时候,他的部队便很有秩序地让开一条通道,疾驶的波斯战车并没杀伤多少马其顿军,相反,突入纵深的波斯战车受到马其顿弓箭手的两边夹击,无一漏网,全被歼灭。新式武器失灵之后,大流士三世慌了神,急忙下令所有的方阵都投入战斗,同时命令左翼骑兵迂回敌军的侧后,企图合击马其顿军。亚历山大镇静地分兵一部抵御迂回的波斯骑兵,自己仍然牢牢控制中军等待战机的出现。果然不多久,波斯军的左翼与中央方阵的接合部距离拉大,出现了一个缺口。亚历山大亲率步骑突击队冲入了波斯军的缺口,两军厮杀在一起,马其顿军越战越勇,而波斯军不禁发生动摇,开始退向中央,打乱了自己阵势的秩序,亚历山大带着“王侣”步步紧逼,兵锋直指大流士三世。波斯卫队力不能支,大流士三世恐慌无比,又故伎重演,返身逃出重围,策马而逃,其左翼及中央方阵见统帅逃跑,更无斗志,也纷纷后退。只剩下右翼仍全力进攻,兵分两路夹击马其顿军的左翼。马其顿得到报告后,放弃追击大流士三世,折返增援自己的左翼兵团,波斯军右翼终于力尽兵败。这样,高加米拉决战,波斯军死30万之众,大流士只带回9000人左右,落得个惨败,而马其顿军只损失战马1000匹,人员数百名。
大流士三世的战败,固然与他再次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有极大关系,但也不能忽视使大流士三世兵败高加米拉的另外几个因素:第一,大流士三世的战术极其呆板,而且总喜欢摆出庞大的方阵与对方打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其布阵也千篇一律:步兵置于正中,骑兵配在两翼。而亚历山大对大流士三世的这一套阵法了如指掌,而且亚历山大的战术、布阵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随时变化调整。在决战之初,他就针对大流士三世兵力雄厚的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战术,命令右翼同时实施顽强的防御,以待战况发展,伺机进行反击。他以小部兵力佯动,吸引波斯军主力,然后在波斯军出现缺口时,突发奇兵,袭击对方要害,割断敌军的部署。而战术呆板的大流士只能疲于应付,毫无主动可言。第二,波斯军虽然兵力号称百万,声势浩大,但军队成份复杂,集结在一起时间仓促,协同作战力弱,装备也很简陋,除御林军、重骑兵、花矛兵以及8000名希腊雇佣兵外,大部可称其为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另外,波斯军虽然新式战车,但没有充裕时间对驭手进行训练,其作用难以发挥。而马其顿军虽然只有4万步兵,7000骑兵,数量虽少,但装备精良,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因此,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马其顿军大获全胜,而数量处于绝对优势的波斯军不堪一击,战败虽难以接受,却在情理之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