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求和的胜利者
1885年2月23日,在尼格里统率下的法国侵略军,占领了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接着猛轰清军前沿。清军邦办军务的爱国将领冯子材,年近七旬,率所部粤军,奋勇抵抗。当法军兵临清军在镇南关内所筑长墙下时,冯“短衣草履,持矛大呼,跃出长墙”,率其二子及众将士,与法军交战。在关内外中越两国人民的支持下,3月27日,杀敌千余人,重伤法军头子尼格里,使法军全线溃败,这就是有名的镇南关大捷。29日,清军乘胜攻克谅山,并连克谷松、拉木,法军被迫退至郎甲。这次战役粉碎了法军入侵我国的梦想。以上是中法两国在东线的战事。与此同时,在西线由黑旗军(原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天在会起义军的一支,由于遭清军的镇压,被迫转移到越南境内,被越南政府邀请抗击法军)和竹青、陶美率领的云南农民军及越南义勇军,配合清军唐景崧部,大败法军于临洮,收复越南西北部十余州县,挫败了法军向我云南方面的挑衅。法军失败的消息传到法国,巴黎人民立即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发动战争的茹费里内阁,于1885年3月30日倒台。在这抗法斗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本应一鼓作气,将法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和越南。然而昏庸的清政府,却准备和战败的法国求和。正好这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怕战争进行下去,影响自己在华利益,于是,也出来干涉。1885年4月4日,清政府授权英国人金登干在巴黎与法国外交部签订了撤兵草约,即《巴黎停战协定》。4月7日,慈禧太后下达停战令。至此,彻底葬送了中国军民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冯子材等将领强烈反对停战撤军,要求清政府“诛议和之人”,并废除于1884年5月11日签订的《中法简明条约》。清政府一心求和,不顾爱国军民的要求,派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于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安南条约》(即天津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在云南、广西的中越边境,指定两处地方通商,允许法国人投资在广西、云南建设铁路等等。清政府在打胜之后乞和,法国侵略者在战败后得利,这个结局使满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回首这段往事,使我们再次受到深刻的教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确是形成屈辱的中国近代史的根本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