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后劲不足启示
爱因斯坦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天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05年和1916年先后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实现了物理学和人类时空观的大革命。他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揭示了光的波动性的粒子性的辩证关系。他独一无二地作出了许多为实践所验证的科学预言,如激光、引力场中光的弯曲等等。他在科学研究上独上高楼,达到了当时许多人无可企及的峰巅。有人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只有12个人理解。由于他对人类科学进步的卓越贡献,他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是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明显后劲不足。综观他的一生,后30年成就远远不如前期。原因何在?重要的一条是因为他长期远离了实践。相对论的创立固然离不开实践基础,但它所涉及的重大实验只有两个(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和引力质量同惯性质量成比例的实验)。大量的具体工作靠逻辑推理、直觉省悟和数学计算。这就使爱因斯坦远离了实践,并且夸大了思维的作用,而且过分自信。后半生,他把精力完全投入了比相对论更抽象的、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在一起的“统一场论”的研究,而对生机勃勃,也为人类实践需要的微观世界的研究却不在意。由于当时人们对基本粒子的场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甚少,爱因斯坦的研究超越了时代的客观条件和要求,终于失败了。晚年他自己也感叹“我做了多年徒劳无功的探索”。
爱公后劲不足,江郎才尽的遗憾再次说明实践是知识、才干、理论、科研、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一个人要在治学、治事中不断取得成就,必须牢牢扎根于社会实践的沃土,不断从实践中吸取营养和力量。长期脱离实践,最卓越的人物也会黯然失色,最伟大的天才也会变成枯干的绿豆芽。与实践绝缘,必然与真理和成就绝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