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允休妻
黄允,字子艾,东汉末年济阴(今山东定陶)人。他才智过人,在儒生中出类拔萃,广为人知。当时,司徒袁隗(东汉时称丞相为司徒)正在为侄女(袁隗是袁绍、袁术的叔父,他的侄女即绍、术的姐妹)择婿,见到黄允,不由得感叹道:“要能得个女婿像这样的就心满意足了!”袁氏世代为丞相,倍受皇帝恩宠,攀附如此尊贵显达的豪门大族,飞黄腾达自然是不用说的。黄允听后动了心,就休弃了妻子夏侯氏,叫她回娘家去。夏侯氏对婆婆说:“夫君既然已经不再要我,我这一去,也就和黄家永别了。希望能给我机会,与亲属见一次面,来表达我离别之情。”于是请来了三百多位宾客,夏侯氏坐在正中,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激动地向客人历数了黄允十五件不可告人的丑事。说完,登上车子就走了。黄允从此身败名裂,被世人所唾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黄允休妻为什么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呢?休妻并非一般意义的离异,它是男子抛弃妻子的单方面行动。封建礼教规定,妇人犯“七出”之条,可以遣出,这为男子休妻提供了种种理由乃至借口,使女子在婚姻关系中完全处于任凭丈夫主宰的地位。即便如此,却还有“三不出”之说,“先贫贱而后富贵”即属不可出之列。富贵易妻被公认为是不道德的。东汉初年的宋弘,在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而有意招他为驸马、光武帝去探口气时,就堂堂正正地回答:“臣下听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穷困时结交的朋友不能忘记,共过患难的妻子不能抛弃)。”宋弘轻富贵重情义的高尚品格令人崇敬,“糟糠之妻不下堂”也就作为道德准则而为人们所接受。黄允以为妻子如同衣服,可以随便弃旧换新,却没有想到,休妻固然不被封建法律所禁止,但他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暴露出来的卑鄙、势利却逃脱不了道德法庭的审判。
黄允更没有料到,夏侯氏是一个有胆有识、不屈从于命运的女子,她对丈夫劣行早已有所察觉,而且敢于在大庭广众之间进行彻底的揭露。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以郭泰为首的一批名士抨击时政、品评人物,形成了名为“清议”的舆论中心。他们讲求节操,不屑与权贵同流合污。黄允翩翩的才子风度,只能暂时迷惑一些人,一旦假名士的外衣被剥去,露出了热衷钻营的真面目,就必然为正直的大夫所不齿。其实,郭泰对他曾有过预言:“你有超出同辈的才干,足以成大器,但恐怕不能诚心恪守道义,将会毁了自己。”追名遂利,有才无德,终会身败名裂,毁了自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