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反应”的机械学习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在心理学方面是行为主义的拥护者。他反对内省学派把心理纯粹归结为人的内在过程的理论,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研究人的行为的外部事实。但他不走向极端、认为人的意识难于理解,只有行为的外部事实可以研究。而行为的基本单位,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两者构成一种结合,称为感应结,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都是无数这样的感应结的形式。这种理论用于教育,使教育走上了极端简单化和机械化的道路。其主要失误在于:
一是从刺激与反应结合的公式出发,把全部教育活动归结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训练。
桑代克认为,人的行为同动物一样,纯粹是肌体对于外来刺激的反应,教育仅仅要求造成适当的感应结。在他看来,人的反应是机械地为刺激(或情境)所决定的,并由多次的反复练习予以巩固。因此,他十分重视练习,重视习惯,技巧的养成、而完全忽视抽象和概括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关于改变人性的任何事物,都可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个人a对xyz之情境即有ABC之反应。”教育上任何问题都可纳入这样一个公式里:“对于一个人,要使他产生预期的变化,我们应考虑创造何种情境。”他认为刺激和反应的结合,可以用简单的公式表达出来。他把动物心理实验的结论,直接应用到人的学习上来,否认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是极其错误的。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条学习的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者都从动物心理实验中得来。他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结合的强弱,系以准备,练习和对反应所得效果的满意程度为转移。人与动物在学习上均受此种定律的约束。“此乃学习与教学方面的根本规律。”在他看来,全部教育与教学,无非是一种训练,旨在培养对某种刺激或情境所产生的预期的反应。这种教育实际代表了要求培养极端商品化社会的劳动力商品的要求,是极端实用主义的,片面的教育。
桑代克还从“教学生活性”原则出发,提出在“真正现实分析”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在这种大纲中,只包含那些在实际生活中直接有用的知识的技能,而把那些在美国现实生活中不能直接应用的部分从大纲中删去,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全面放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垄断资产阶级需要的工作机器。
二是从他的实验结果出发,公开肯定人的本性是生来就确定的,人的智力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他认为,人当生命发轸时,即精子与卵子化合成人之时,已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他将来所遇境况与所生反应、此时已预定结合。两个生殖细胞的结构,早已规定他在某种情况之下能见、能听、能若何感动。一个人在家庭里,在商业上、宗教上以及其他种种生活上所显示的行为,都根基于他本来不待学习的本能与力量。
他提出人的智力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是能用表象工作,适合于掌握数目,文字、词汇、化学符号等,可称为“表象的思想家。”另一类是只用事务工作,在测量、制板、捕鱼、烧饭、制造文具、做买卖、种树等方面很能获得成功,是“事务的思想家”。儿童也可以分为这两类。前一类是老师的骄傲,学校的荣誉。是高人一等的智力。这显然是极端片面的。
三是从他的实验结论出发,宣扬种族主义,为美国的种族歧视辩护。桑代克武断地认为白种人的学习能力要比有色人种强,他赞成并直接引用梅耶的所谓调查材料,认为纽约的初中学生中黑人与白人有如下分别:
(1)黑人的平均年龄大七个月,只有百分之三十六及白人的中数。(2)在学的年限长(3)学业成绩大概只有十分之三达白人的中等成绩(4)英文只有百分之二十四能达到或超过白人的中数。
这种仅仅根据不完全的资料研究的结果而断定白种学生的学习优于有色人种的理论是彻头彻尾的垄断资产阶级的理论,其范围已超出了教育学的范围,成为了一种在政治上极为反动的教育学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