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评、鼓书队伍的遗憾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天津评、鼓书队伍的遗憾

天津被称为“曲艺之乡”,并被认为曾是“西河大鼓、评书重镇”。除了演出场所多、观众爱看(俗说天津人捧“角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演员名家成群,有竞争;艺术流派纷呈,有发展。

“有书场才能养住演员;有演员才有人干书场。”这是许多位老先生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演员队伍来看,天津曲艺演员队伍在兴盛时,不算短篇演员,长篇书演员就有五六百人。

过去在热闹地区常有搭盖大棚说书,还有人以此为业,仅三义庄就有两家。每天早上,拉上地排车,车上排满了木杠、竹竿、绳子、包装布、旧麻袋等,哪里有庙会,哪里人多热闹,就往哪里去搭。演完,演员、棚主分账了事。它和书场、茶社加起来,至少有二百家。

书场、茶社每日三场,这就是说,每个场所,每日要有三位演员,虽有个别边远地区,业务欠佳的不满一场,但最少演两场,也得有两位演员,但在繁华区还有上“板凳头儿”的(指正场间的空挡儿,下午六点到七点或七点半),还有加“露水早儿”的(专指上午)。当时的书场,扎堆成片,有的一墙之隔,有的对门打擂,没有点抓住观众的真本领,演员是站不住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后,书场经过整顿,撤并、改建拆建,共85家。西河大鼓、评书队伍,经过精简,整顿,还有约三百人。

目前,天津市评书长篇鼓书演员后继无人,岂非遗憾。除了大批新文艺类别出现,观众兴趣转移等诸因素外,还由于有关部门对评书、西河大鼓演员缺少扶植所致。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