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立”受尽美商的倾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仁立”受尽美商的倾轧

仁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2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其后在天津设立毛呢纺织厂,总管理也迁到天津。在解放前的27年中,历尽艰辛,但始终无法掌握命运。只有在解放以后,仁立公司及其所属各厂,才开始了新生,做出了贡献。1956年1月12日,毛泽东主席曾到仁立毛呢纺织厂视察,给全厂职工莫大鼓舞。

仁立公司是由一些欧美留学生,主要是留美学生集资创立的。如周诏春、费兴仁、朱继圣、凌其峻等,这些人有一定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和美英工商界联系较多,这和日后的出口贸易成了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有关;美国游客和商人是该公司的主要顾客,经营地毯出口,是公司积累资本发家致富的起点。开办之初,文书帐簿一律使用英文,甚至经理、高级职员说话也常用英文。招收一批学徒,由公司送他们到青年会夜校去学英文。

为了直接同外国进口商取得业务联系,给地毯和手工艺品找到长远的出路,1928年8月,朱继圣携带着相当数量的玉器古玩、手工艺品以及大量的地毯图案,从上海出国。那次实际是国际贸易上一个单帮客人的商业旅行,由上海而日本,又折回上海,经香港、新加坡、锡兰,过地中海而到法国、英国、荷兰。在伦敦把一批玉器古玩卖给一家贵族化的“自由百货公司”珠宝部,并同经营地毯的鼓特卫公司,取得业务联系。这是顺利的开端,令人兴奋,于是朱继圣怀着美丽的憧憬离开英国前去美国。

对朱继圣来说,这是第二次到美国,可是这一次的经历却是令人恼火的。船到纽约之日正值1929年元旦,初以为可以上岸过一个愉快的假日。不料移民局的官员提出一些具有侮辱性的问题(如“你的妻子的脚是怎样?”),民族尊严和个人尊严都不允许答复这种问题,于是朱继圣提出了抗议。蛮不讲理的移民局官员对于这个黄种人的抗议感到意外,色厉内荏地威胁朱继圣,要把他送到“不合入境手续旅客”羁留的艾利斯岛。这种无理的岐视与刁难,对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是个尖锐的讽刺。同时,也教育了中国工商业者,必须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但他在美国毕竟也建立了新的、加强了旧的长期业务关系。1929年秋,朱继圣回到中国。他环球旅行的费用都从随带玉器古玩和手工艺品出售所得利润支付而还有余。

地毯在国际贸易中是一项新兴的商品,出口有利可图。仁立一方面利用所属地毯厂生产地毯,另一方面也委托其他工厂加工承制。但是在这项业务中,遇到来自美商的最直接的竞争。仅在天津一地,经营地毯出口的美商比较大的就有五家之多。它们是:海京、海瑞、美兴、美古绅、倪克。海京、美古绅、倪克三家,不仅是进出口商,而且各自设立纺毛厂,用机器纺出毛纱,再雇工用手工织造地毯出口。他们凭借不平等条约特权,在中国的领土上,掠夺廉价的原料,剥削廉价的劳动力,攫取高额利润。仁立公司生产的地毯,用的毛纱不是用机器纺成而是用旧式手纺车纺出的,质量不如机纺纱,这就使仁立公司处于极其不利的竞争地位。天津如此,北京也不例外。在北京同仁立竞争的有两家美国地毯商:一家是费德洋行,另一家是舒美科洋行。费德原来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体育教员,舒美科原来是清华学校的体育教员。他们都在半殖民的中国,享受优越的待遇。巧得很,他们两人不但都是体育教员,而且,他们的妻子都特别欣赏中国地毯,并都善于打经济算盘。这两对美国夫妇,从回国度假时转卖自用的地毯,到代客采购,发展至设厂专织地毯(在他们的中国买办李黎轩、张康侯名下分别设立“燕京”、“永年”地毯厂)。这两位“内掌柜”注重地毯的图案配色,并在他们的人住宅里(享受外商免税纳地方营业损的特权)陈列地毯,配备家俱,售价超过仁立零售价20%而仍能吸引许多外国顾客。

面对着美商的这种经济冲击,仁立公司不得不向美古绅、倪克等毛厂购买机纺毛纱来织地毯,他们就用抬高毛纱售价和拖延交货的卑鄙手段来打击仁立。当然仁立也有方法对付他们,那就是利用几家外国毛厂之间的矛盾而上下其手。对于美商的压迫,仁立从来是不甘心的。仁立公司后来在天津创设毛纺织厂,实种因于此。

旧中国天津仁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受尽美商倾轧,使我们认识到一条深刻的教训:中国民族工商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不断地开拓和创新,通过实力的较量,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才能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战胜外国资本的压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