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间一憾事——虹桥失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八百年间一憾事——虹桥失传

打开我国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画中一条宛若长虹臣波的古桥便会跃入眼帘。看!桥上骑马的、抬轿的、挑担的、赶驴的、摆摊的、走路的、观瞻的人熙熙攘攘,还有大车和骆驼队也刚刚上下桥。桥下,水流湍急,一只大船正穿过桥洞,浪打船斜,船工们有的用撑钧撑着桥身,有的钻进桥洞挥着纤绳,有的已经登上桥身向下放绳,大家齐心协力要把船正过来。上上下下,大桥负荷之重,受力之强可想而知。正是这幅场面,为我们保留了几乎失传的我国古代高超的桥梁建筑技术资料。原来,近千年前,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附近的汴河上有一种造型优美、搭设迅捷、结构独特的木拱结构桥梁——虹桥。这种桥首创于山东益都地区,它用纵横相贯,交错搭置,相互承托,逐节伸展的木棍形成一个自成完整体系的整体结构。它构造简便,连接容易,能用短小的木材构成跨度很大的桥梁,还能用同一类型、尺寸的构件,在一定范围内筑成不同尺寸、不同荷载的构筑物,而且它的造型轻盈多姿,别具匠心,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结合。这样一种高超的建桥技术,在我国古代典藉中却没有足够的记述。只在《渑水燕谈录》《东京梦华录》等笔记中略有只言片语。而虹桥的结构、设计和建筑的技术资料几乎一无所有。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汴梁一带战火频仍,大批虹桥被毁。《清明上河图》就有“繁华梦断两桥空,惟有悠悠汴水东”的题诗。宋朝灭亡以后,金元建都北京,汴河水陆运输衰落,虹桥逐步湮没,北宋以后再也没有汴河虹桥的任何记载。我国建桥技术上的璀灿明珠被历史的荒沙一下子埋没了800余年。其间《清明上河图》经过历代多少官宦权贵收藏品玩,但没有一个人想到从中挖掘古代桥梁建筑的技术资料。是金子早晚会发光。1953年筹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承担大桥设计的工程师终于从图中发掘出了这个珍宝。1958年,武汉人民在长江大桥旁的莲花湖公园建起了一座仿古虹桥。明珠重放了光彩。

我国历史上虹桥湮没这样的悲剧俯拾皆是,古代指南车的失传,张衡地动仪的失传,华陀麻沸散的失传,嵇康文陵散曲谱的失传等等,我国古代无数科学技术文化成就的失传用永恒的遗恨和愤懑告诉后人: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长河,潮头在未来,巨流在当代,源泉在历史。任何新的发现、发明、发展都不会凭空出现,都要依靠对以往有价值东西的继承。因此,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成果的记载、积累、保存、传递、延续和开掘至关紧要。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史料、资料、文献、论著是它们思想、成果、信息、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不是物质实体却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成果,它不是能源却能化成威力无穷的能量。我们必须精心收集它、保藏它、记载它、珍惜它、整理它、挖掘它、利用它、使它辉煌,使它发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