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禅思哲理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人之一。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为人性格豪放,有侠士风度,常击剑悲歌。其诗大气磅礴,韵调优美,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的作品大都散佚,传世仅六首。

②依:依傍。

【诗本事】

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適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来旗亭小饮,正好有十多个梨园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来此会宴,他们三人便在旁边一边烤火一边观看。王昌龄提议说,我们各擅诗名,究竟谁胜于谁,今天可看他们所唱谁的诗多,谁便为优者。第一个歌妓唱的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在壁上为自己画了一道。第二个唱的是高適的“开箧泪沾臆”,高適也为自己画了一道。随后王昌龄又添得一道。王之涣说,这几位为普通歌妓,应看那位最佳的歌妓唱的是谁的诗。待那名妓唱时,开口便为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三人不觉开心笑起来。旗亭画壁便成了文坛佳话。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赏评】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富于理趣的登览之作。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远景,写山,写登高远眺。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渐渐收尽余晖,渐渐地变成了刺目的白。白日沉沉依远处层层峦峦的山脉而下。滚滚黄河,蜿蜒如带,奔赴东海。高山、落日、大河,尽收眼底,构成一幅苍茫阔远、气势雄浑的画图,具有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后两句别翻新意,出人意表,直抒诗人胸怀,启迪人们要想达到更高境界就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有机融合,自然流畅,哲理深思,余味无穷,历来被奉为千古绝唱。

【诗评选辑】

①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

②宋·沈括《梦溪笔谈》: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③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写山河胜概,雄伟阔远,兼而有之,已如题之量。后二句复余劲穿札。二十字中,有尺幅千里之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