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头翁》禅思哲理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①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②。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③。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④?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注释】

①刘希夷(约651—约679),唐代诗人。一名延芝(一作庭芝),字延之,汝州(今河南临汝)人。高宗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

②“已见”二句: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说,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③“光禄”二句: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这两句说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

④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诗本事】

《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郭茂倩将之收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里。后代的拟古乐府,一般题作《代白头吟》或《代悲白头翁》。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这首为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这首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赏评】

这首拟古乐府,又名《代白头吟》。诗歌以一女子伤春,而抒发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一时春风,洛阳花满城,城东的桃花更为妖娆。大风忽至,花瓣随风飘扬,漫天飞舞,飘飘落落不知飞往何处。一女子见如此情景,黯然神伤,今年花落犹且如此,明年花开不知谁又能见。松柏为薪,沧海桑田,今人还在伤花,古人却连洛城东伤花都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发千古感叹,抒宇宙之恒理。后十四句写白头翁由青春到年老的经历,公子王孙,清歌妙舞,光禄池台,将军楼阁,都如落花,息呼而已,古来歌舞地只听得黄昏鸟雀的悲鸣。诗中欢乐与悲哀交织,一昂一低,大起大落,构思极其独特,情思宛转,音韵和谐、流畅、优美。全诗景物、情感、哲理相交融,倾吐了诗人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感慨,并将之上升为生命的哲理:宇宙万物时刻在变化,人生短暂,红颜易逝,富贵难久,世事无常。同时,诗人将人生搭建在儒家的理想平台上:即使人生短暂,生命稍纵即逝,但若赋予其意义和价值,生命就在感性现实中赢得永恒与不朽。因而,诗歌的审美情感仍是轻快、清新、健康的。

【诗评选辑】

①唐·孙季良《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

②唐·刘肃《大唐新语》云:(希夷)尝为《白头吟》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头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