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赠陈子昂》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拟古赠陈子昂》言情赠友



茕茕孤形影,悄悄独游心。

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

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

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盖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

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

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

送君竟此曲,从此长绝弦。





陈子昂以 “地籍英灵, 文称暐晔”的圣谕而踏入仕途, 与乔知之同朝为官,结下了深厚友谊。武后垂拱二年他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四月入张掖,五月到同城,七月独自南归还朝。这首诗是南归时,乔知之所作的赠别诗。诗用赋的手法,娓娓而谈,倾吐别离心曲,表现出知音之别的悲怆情绪与不遇时的愤怨。

这是一首古体诗,全诗二十四句,分四大段,每段各为六句。结构严整,顺序相接,深化别意,情感波澜,终至绝弦,戛然而止,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诗的第一部分叙述同忧国难,同受君恩,同行出征,同衾而寝,大军神速,挺进到敌人腹心之地。表现他们的立功边塞的雄心壮志与高昂的爱国精神,也显示了他们是志同道合之交。“茕茕” 、“悄悄”描绘出他们同朝为官,忧心国事的形象与心志,一个“孤”与“独”又表现出他们的孤独感,说明他们是知音之交。因而同征同寝,形影不离,立功边塞,实现理想抱负。陈子昂在晚年辞官回乡时,赠诗乔知之,曾回忆这一段战争生活: “昔君事胡马,余得奉戎旃。携手向沙塞,关河缅幽燕。”又赞美两人友谊: “羽翰本非匹,结交何独全。”乔知之在《从军行》 中说: “生平荷恩信,本为荣华进。”这一段文字平平叙出,然而却深情依依,如话昔旧,促膝谈心,发自肺腑。这正是知音者的语言与心声,为送行作了铺垫,在送行时回忆往事,更具深意。

诗的第二部分叙述胡地相别,渲染秋凉的气氛。胡地夜晚寒凉结霜,早晨大雁南飞。风光节物的迅变,感慨离家之久。就在此时,同衾故友就要离我而南归故乡。南归的故友将一天一天离我远了,可是留在北方的我,犹如蓬草飘转无定所。这六句诗情景相融,悲从中来。悲秋、思乡、怀友之情,齐集心头,难以负荷。瞻念自己前途,茫然无绪。陈子昂在赠乔知之诗中说乔知之此行是: “沧州今何在,华发旅边城。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平生。”而陈子昂也感叹自己此行,“空作陇西行”,“纵横未得意”、“负剑空叹息”。由此可知他们这次之别是失意之别,来边塞立功的理想破灭了。归者痛苦,留者更痛苦! 诗情由忧转悲。

第三部分写出郊送行,再抒感慨。初秋七月,送友出城。塞上海风,阵阵劲吹,梢梢边声,凄风苦寒,令人心悲。辛勤行役已跋涉千万里,对于近五十岁的老人来说,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这六句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悲秋别友,异地思乡,功业无成,苍老临边,命运未卜,交织在一起,哽咽在喉,难以倾诉。深悲大恨,尽在不言的送行中。

第四部分写弹琴相送,以慰知音。在送别的宴席上,满怀心事,借琴曲抒心声。一弹三叹,宾客御夫的泪水潺湲而下。把悲怆的气氛渲染到极点,诗情也发展到了高潮。结尾两句断然宣布,弹毕送君此曲,再也不弹琴了。知音之人不在身边,无人谈心,无人了解自己。仿效古人钟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以谢知音。友情在心,永志不忘。这段文字重点写琴音的效果,悲声催人泪下,然而琴音就是诗人的心声,衬托诗人比宾御更悲苦的心情。把诗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让人们去回味。

乔知之的“心事”,在陈子昂赠乔知之诗中有所披露: “闻君东山意,宿习紫芝荣。沧州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就这样还遭到别人诽谤,无人了解,无人为辩冤。况且“朝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功”。此指武氏集团当权,排挤陷害忠正之臣。乔知之、陈子昂都没有逃过武氏集团的屠刀,千古奇冤。这样的心事是不可以逢人就说的,只有与知音之人同衾而语了。知音者不在,真是有悲难诉,有恨难伸了。

这首古体赠别诗,抚今忆昔,以情驭词,如话家常,情景交融,浑然成章。真挚凄惋,古朴自然。是拟古赠别诗中的佳作。也是歌颂友情的名篇。

注释

①拟古: 仿效古体诗。陈子昂: 初唐诗歌革新家。②茕茕 (qiong qiong) :忧愁孤单的样子。③王事: 指接受王命并去执行之事。此指垂拱二年 (686) 乔知之受命北伐同罗、仆固作监军之事。④三河: 指黄河流域中段的平原地区,即河东、河北、河南。⑤二庭: 指南庭、北庭。唐初北突厥治北庭,西突厥治南庭。⑥节物:季节与风物。⑦蓬飘: 飘转的蓬草。⑧海风: 指居延海风。⑨宾御: 宾客与御夫。⑩竟: 终。绝: 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