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诗文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沁园春》言情赠友诗歌

梦孚若

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海鲸脍;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 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作品。

方孚若与作者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在力主抗金、收复中原方面,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操。然而,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正直的爱国志士受到冷落、压抑甚至迫害。他们虽有远大抱负,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宋宁宗嘉定十五年 (1222),年仅四十六岁的方孚若在未能看到 “王师北定中原日” 即溘然长逝了。作者思念亡友,形诸于梦,写下了这首 “凄凉感旧,慷慨生哀”的词作。全词通过梦境前后的描述,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悼念,一方面委婉地谴责了南宋上层统治者的安于现状和延误人才。

上片扣题,追述与方孚若梦中相会的情景。作者驰骋想象,纵横笔墨,将虚幻的梦境写得淋漓尽致,如在目前。你看,两位老朋友梦中聚首,多么逍遥自在、风流倜傥啊! 他们一会儿登临著名的宝钗楼,一会儿走访曹孟德建造的铜雀台; 品尝的是东海长鲸制成的佳肴,乘坐的是来自西域的宝马良驹; 缅怀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们谈古论今,举杯畅饮,在醉眼朦胧中仿佛天下的英雄只有彼此当之无愧,四方的豪杰也纷纷归附,在千百辆车马的簇拥下,他们如众星捧月一般,那潇洒的身姿,壮阔的场面,使人荡气回肠,神驰意往。这无疑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画卷。梦中的人物、处所、场景、事件,无不打上理想的烙印并借助于梦境折射出来。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李白诗中的天姥仙境一样,寄寓了作者及友人美好的生活理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两人生前友情的深厚和心雄万夫的壮志豪情。

但是南宋统治者 “直把杭州作汴州” ,早已将国家危亡置之脑后,他们这种美好理想的实现就只能是南柯一梦了。不是吗?一声晨鸡的“轻唤”即将这美梦化为乌有,作者也由梦想的峰巅坠入现实的低谷。过片承上启下,自然引出梦醒后的感慨。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志同道合的朋友业已作古,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之秋……山河破碎,知音难觅,身世浮沉,眼前冷酷的现实不能不令人忧虑,也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一个“叹”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短促、功名未就的无可奈何,也饱含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于是,作者引用李广不被重用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讽刺了当朝执政者的昏庸无能,不能任人唯贤。刘熙载称“刘后村词,旨正而语有致” (《艺概·词曲概》卷四) ,是颇有道理的。结尾三句,总收前文,既照应了贯穿全词的线索,由梦到醒到披衣起,又点出了本词悼念亡友、伤时忧国的主旨,再现了这位具有“拳拳君国”心,“志在有为”的爱国词人的形象,十分鲜明、具体、可感。

注释

①孚若: 即方信孺,字孚若,莆田 (今属福建)人。曾三次出使金国。不辱使命。②宝钗楼: 汉武帝时建造,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宋时为著名酒楼。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③斫就: 砍成。脍: 细切的鱼肉。④圉人:养马人。西极: 极远的西方。龙媒: 骏马。⑤ 《三国志·蜀先主传》 :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曹耳。’ ” 这三句是将自己与方孚若比作刘备和曹操,认为其余的人皆不足道。⑥韩愈 《送董邵南序》: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 在今河北一带。这三句表明他们欲招纳贤才,共图大业。⑦画鼓: 画有文采的鼓。⑧ 《史记 李将军列传》: 汉文帝对李广说: “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生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高帝: 指汉高祖刘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