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砧曲》言情赠友诗歌
长安八月秋风起,长安门巷秋如水。
闺中思妇罢鸣筝,一夜伤心千万里。
前年荡子去从军,消息关山总不闻。
黄龙塞上愁云断,丹凤城边落叶纷。
平沙猎猎吹枯草,碣石霜飞寒信早。
铁衣银碛苦思家,红粉空房愁远道。
乌啼哑哑风凄凄,日暮寒砧到处迷。
玉筯暗随声断续,凉蟾故逐影高低。
青漆楼头雁初度,天寒梦断金微路。
龙堆战士几人还,马革游魂竟何处。
城西一带素东归,白骨沙场半是非。
昨夜深闺犹记忆,开箱还捣旧征衣。
中国古代诗歌中反映旷夫怨女的诗章可谓多矣。从《诗三百》 中的 《卫·伯兮》 、《王·君子于役》 等为之发轫,一直到清末延续不断。清人严我斯的这首新乐府诗,也正是以闺怨来反映清初社会现实的佳作。
诗歌题为 《闻砧曲》,极易使人联想起唐诗中有关秋闺捣练、寒砧促促的描写。不难断定,这是一首假前朝而讽今事的叙事爱情诗。诗中通过一位闺中思妇对远在前方作战的丈夫的深深眷恋,婉曲地反映了清初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战争的残酷。
全诗可分为四个小节。
诗的前四句为全诗的第一小节。“长安八月秋风起,长安门巷秋如水。”作者首先假长安为当时的京洛,借“秋风”、“秋如水”为思妇不宁心绪起兴。在秋风乍生,寒气渐迫时,思妇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远在边关的丈夫的冷暖。秋光似水,也暗示出妇人望眼欲穿、盼君归来的急迫心情。下面两句“闺中思妇罢鸣筝,一夜伤心千万里”,在全诗中起承转作用。夜阑人静,思妇想借弹筝来排遣自己心中的郁闷,然而,曲调难成,思之更甚,她只好罢乐徘徊,于噫吁中彻夜难眠。
诗的五至十二句为全诗的第二小节,也是妇人之“思”的主干部分。“前年荡子去从军,消息关山总不闻”。她先写丈夫自从军后至今信音杳无的境况 “荡子”是对丈夫的昵称,非实指“浪荡之子”。把“消息” 两字摆在“关山总不闻”之前,足能见其内心情感活动之剧烈,思念丈夫归家之迫切。而“总不闻”则加重了思妇对丈夫的这种惦念和相思之情。“黄龙塞上愁云断,丹凤城边落叶纷”两句对偶工整,分别写思妇和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与唐诗人沈佺期所写的“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战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沈佺期《独不见》 ) 相比较,意思基本相同。只是诗人在此运用“缘情造境”的手法,把旷夫怨女因思念而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化“云”、“叶”等无情物为有情,为以后再写彼此想念、相思作了情感的铺垫。这里的“黄龙塞”,以及下文中的“碣石” 、“银碛”、“金微”、“龙堆”等均代指夫君所驻扎的遥远边塞和作战前线; 而“丹凤城”、“空房”、“青漆楼”则借指思妇所在的京城和闺房,均非实指。接下四句,诗人承“黄龙塞”二句之意并加以发挥,表述“荡子”、“思妇”两者的相思之情。此时的塞外边关已是衰草连天,惊沙扑面的季节。“胡天八月即飞雪”,天气转寒的信息在塞外自然要比在京城得到的早。“铁衣银碛苦思家,红粉空房愁远道”二句构成对偶,照应前面 “黄龙塞上愁云断,丹凤城边落叶纷”二句,实写夫妇间的相思之苦。“银碛”即月光下的沙漠,“空房”指思妇独守的空闺。大漠征人徒然思家,空闺少妇日夜悲愁。相去万里,难以相见。一句征夫,一句思妇,相对相应,情景互生,离别之苦,逐步加深。“乌啼哑哑风凄凄,日暮寒砧到处迷。玉筯暗随声断续,凉蟾故逐影高低。”接下这四句诗可以说是妇人自丈夫离家从军后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写照,反映了往日思妇的生活举止已近 “痴迷”的状态。诗人重笔渲染环境的凄清冷迷,以此衬托思妇心情的孤苦,焦虑。在寒冷的秋夜,除了户外寒鸦的哀鸣,便是邻里捣制寒衣的砧声。听着那断断续续的砧声,思妇往往泪流满面,暗自伤悲。冷月追逐着妇人坐卧不安的身影,而月华肯将思妇此时的心绪告诉远方的亲人,它能解脱妇人的深思遐念无人倾诉的苦衷吗?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 。思妇对征戍在外亲人的深切怀念,通过以上四句曲折尽致,一往情深地表现出来。
“青漆楼头雁初度”以下四句为诗的第三小节。在秋雁从遥远的北疆开始飞掠京城而去南方安家的时候,闺中的思妇也由思念倦极到渐入梦眠。北来的大雁不可能给思妇带来她丈夫平安或归乡的消息,而她却仍在满怀期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亲人。“天寒梦断金微路”一句是从唐诗人张仲素的诗句“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张仲素 《秋闺思》 ) 中化出的。可是,思妇的梦幻却不能不被那 “出不入兮往不返” (屈原 《国殇》 ) 的残酷现实所惊醒: 以往去戍边打仗的战士有几人生还,又有谁能晓得那些忠烈战士的魂灵归向何方? ! 思妇不能不为自己的丈夫担忧,不能不为自己的命运发愁。这也愈加激发起她对远方征战未已的丈夫的深深思念。
诗的最后四句为本诗的第四小节。缠挂缟素的灵车载着战士的尸骨回到了京城。昨夜妇人的担心有可能成为现实,而冷酷的现实又加深了妇人的悲忧。由于战争的残酷和持久,久暴沙场的尸骨已有许多辨不清是谁名何了。不得丈夫生死消息的闺妇只好把昨夜的思念和梦幻当作永久的相思和期待。在这秋去冬来的时光中,或许继续为丈夫捣制那件尚未做成的寒衣还能有些用罢。妇人这种铭心刻骨而又无望、无奈的相思、期待不能不让人们发出 “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摧心肝”的慨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 。李白的这首闺怨诗似乎是 《闻砧曲》 的原型,而严诗如同是李诗的具体化,形象化。我们知道,在善以新乐府体反映社会现实,但又碍于 “文字狱”的罗网的清代,诗人们往往以比较隐晦曲折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矛盾。因此这首闺怨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内容是显而易见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