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德藻《登岳阳楼》宋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萧德藻《登岳阳楼》宋山水诗鉴赏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洞庭湖畔,矗立在岳阳城西门上,相传此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朝开元年间始建楼,同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历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一座名楼,不知赢得了多少人的赞赏。李白来此,发出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的雄浑豪放的浩歌; 杜甫登临,写下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的雄视环宇的壮句; 范仲淹为之写记,则留下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的千古名言。如今,浪荡到此的诗人萧德藻,也不免发出一番感慨。

开篇抒情,诗人遗憾自己多年来宦海沉浮,最终不能如愿以偿,却要在这洞庭湖畔游来荡去。“苍茫”,指旷远无边的样子; “浪荡”,为放浪游荡之意。两句诗相对而言,别有一番感慨。次联紧承上联,叙述自己几年来的“浪荡”生涯。“夜郎”,古族、古国、古县名,在贵州桐梓县一带。唐贞观五年又在湖南芷江西南一带设夜郎县。萧诗所指,大约是指湖南境内的 “夜郎”。古夜郎是一个荒凉蒙昧之地,常做为流放的去处。“柁”同“舵”,这里代指船。三年夜郎为客,不为不苦; 今天又乘一叶小舟于萧瑟的秋风中漂泊在洞庭湖上,想来就更为凄然和难堪。

然而,这里毕竟不同于闭塞而令人愁绝的夜郎之地。“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诗人置身于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一时畅快之中,感慨也随之忘却。船行之处,惊起了对对白鹭,翩然而去,那飞动的翅膀,似乎扇起了他诗的灵感; 而远处水天相接之处,那缥缈的青山,又给了他辽远而无限的遐思。隐隐青山,悠悠碧水,阔大而邈远的背景上,一叶扁舟,一对白鹭,动静变化,虚实相映,境界是何等的富于诗情画意。但是,对于脱离沉闷,走入阔大的诗人来说,意犹未足,“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他不满足,对此美景,产生了一种更强烈的追求欲,要在更开阔的视野里,去发现更“奇绝”的景色。看来,他也颇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妙理。至于他登上岳阳楼看到了什么样的奇景绝境,只有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萧德藻登岳阳楼,敢于作老杜同题之诗,自有不凡之处。他是避开前人的写作角度,不从登楼揽景上措笔,而写登临前的所游所感,于结句点题登楼。这样,便独具风格,免落前人窠臼。在意境上,寓深沉的感慨于阔大的境界之中,读来虽有落寞之情,却无消沉之感。语言上 ,对仗工致,自然浑成,可见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否则,难以为姜夔之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