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甘露寺多景楼》宋山水诗鉴赏
曾巩
欲收佳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这首诗写诗人登上甘露寺多景楼时的所见所感,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寄托了他的人生感慨和追求。
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相传建于三国时东吴孙皓甘露元年(265),后废,唐代李德裕守镇江时曾重建。北固山北临长江,山壁陡峭,气势雄伟。多景楼在甘露寺中。李德裕《题临江亭》诗有“多景悬窗牖” 之句,以此名楼,可见其景色佳胜。
开头两句是泛写,着笔于“多景”二字。意思是说,要想领略欣赏绝佳的风景,只要登上多景楼,凭阑远眺,流连徘徊,那四周的佳景便可尽收眼底。这里虽然没有对自然风景的具体描绘,但却给人一种登高四望、游目骋怀之感,这就从总体上生动地概括出多景楼的特点——多景。
三、四两句紧承首二句,具体地描绘了在多景楼上所见的佳丽景色。多景楼背山面江,两句即从山和水两面着笔,上句写水,下句写山。俯视长江,但见云气缭绕,波光闪耀,江面上浮动着 一片紫翠的水气; 仰望峰岭,又见山气氤氲,明丽多彩,连天际也映出斑驳变幻的一片青红。诗人着眼于引起强烈视觉形象的色彩,一山一水,俯仰间便层次丰富、多姿多彩地刻绘出多景楼上所见的佳丽景色。
接下去笔势宕开,由近写到远,由眼前实景推入到想象的境界。呗(bài拜)是梵文音译“呗匿” 的简称,又叫 “梵呗”,意思是赞叹、赞颂,在这里指寺庙中和尚诵经的声音。因镇江在淮南,故称在多景楼上所见之月为淮南月。在寂静的夜晚,冷月清光洒满淮南广袤的大地,寺庙中响起了钟声,伴着僧人夜课诵经的声音,悠扬缥缈,在夜空中回荡;而在奔流不息、浩渺无尽的长江中,片片白帆正鼓着海风,驶上万里之外。这两句诗创造了一种冷寂邈远的意境,而从中又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内心一种凄清的意绪。
末二句以抒情作结,既感叹身世遭遇,又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寄托。“衣襟尘上”是表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里即用其意。诗人感叹自己年事渐老,仍为宦事所羁,因而产生了归隐之意。“冥鸿”语出扬雄《法言·问明》: “鸿飞冥冥”。原意指高飞远去的鸿雁,后来常用以比喻避世之士。诗人用在这里是虚实两切: 就登楼所见说,是目送飞鸿,表现出一 种情思邈远的意境; 而就感叹人生一面说,则承上句“衣襟尘土”之意,表现了对退隐生活的向往。但不论虚实,都是以思远收束,正与开首“四望通”之意相呼应。
全诗以景起,以情结,不着眼于多景楼本身,而着眼于登楼之所见所感,意境阔大,情思邈远,这样多景楼本身“多景”的特点和景色之佳丽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