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诗赏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原文与注释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①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②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③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④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⑤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⑥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⑦
【注释】 ①汲井:汲取井水。拂尘服:拂去衣服上的灰尘。②贝叶书:印度从前无纸,僧人常用贝多 (梵语) 树的叶写经文,故佛经亦称贝叶经。③真源:真理的本源,或谓真实的大道,指佛学与儒学相通之处。了:全然。妄迹:迷信荒诞之事,指佛家无父子君臣,绝情义,求来世等主张。④冥:暗合。缮性:修养心性。⑤道人:即题目中的超师。师,对僧人的尊称; 超师,法名叫超的僧人。⑥膏沐:指妇女润发的油脂。⑦澹然:宁静之貌。离言说:无话可说。悟悦:悟道之快乐。
【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感慨之诗。诗人被贬永州,政治上遭受打击,内心苦闷,对奔逐、倾轧的官场不满,于是想从佛学的清心、安闲中求得精神的解脱和安慰。唐代佛教盛行,诗人多和僧人交往,也研究佛理。所以,诗人早晨去超师院读禅经——佛教中禅宗的书籍,领悟其净心澄虑之理,是合乎时俗的。
全诗分四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用虔诚之心去读禅经。先用井水漱口洗牙,再拂去衣服上的尘土,这样内清心境俗念,外去污浊尘垢,内外洁净之后,才闲静地捧着贝叶经,步出东斋认真阅读。一个“漱” 字,一个“拂” 字,一个“读” 字,把诗人潜心诵读之状展示无遗。接下来四句为第二层,写读禅经时的思考。“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是说佛学中的一些真理是和儒学同源相通的,可惜世人全然不懂得这点,一无所取,而去追求和乐道其中一些迷信荒诞的东西。“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佛经中说 (遗言) 人们修行可在冥冥之中获得希望和幸福,但以我求真务实的本性而言,怎能修炼到这样精熟的地步呢?诗人在《送僧浩初序》 中说: “吾之所取 (于佛) 者与 《易》、《论语》 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这些都表现了诗人对禅经的一定怀疑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中四句为第三层,写超师院 (禅院) 之清幽闲静。院内宁静,绿色的青苔连着繁茂的修竹。太阳一出,朝露晓雾萦绕,青松经雾露滋润,仿佛被人梳洗过一般。这是多么幽静的境界。末二句为第四层,为全诗作结。“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这清静的环境中,我已心态宁静淡然,尽管对禅经不能熟读,但从眼前景物中领略到生活的真谛,即作者在《送僧浩初序》 所说: “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安闲”,感到了一种 “悟道” 的快乐,已经心满意足,再也无话可说了!
全诗闲静安闲,扣题呼应,严谨有序。以 “日出” 扣题目 “晨”,以 “庭宇” 应“东斋”,以 “离言说” 推倒 “贝叶书” 之 “妄迹”、“遗言”,暗示从佛经中领略到的另一种真谛。宋人范温认为 “其本末立意遣词,可谓曲尽其妙”,对“日出”、“青松” 二语,更说: “予家旧有大松,偶见露洗而雾披,真如洗沐未干,染以翠色,然后知此语能传造化之妙。” 评价甚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