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赤壁①》唐诗赏析,《赤壁》原文与注释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②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③
【注释】 ①赤壁:今湖北省黄州,亦说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之赤壁山。汉献帝十三年(208) 吴蜀联军在此大败曹操。②戟:一种可直刺横击的兵器。将:拿起。③东风句:当时周瑜采用部将黄盖火攻之计,适值东南风起,火乘风益烈,尽烧北船,曹军大败。铜雀:台名,为曹操于建安十五年 (210)在邺城所筑,因楼顶有大铜雀而得名。曹操晚年拥其姬妾在台中享乐。二乔:即大乔、小乔,江东乔公之女,分别嫁给孙策、周瑜乔:本作“桥”。两句是说若非东风给周郎以方便,则孙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掳去藏于铜雀台中了。其实赤壁之战时铜雀台尚未修建。
【鉴赏】 诗人赴任齐安郡 (今黄州) 刺史,途经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的英雄成败,写下此诗。以地名为标题,实为吊古咏史的诗篇。
诗作开篇凭一支古戟说起,引出对古人和古事的感喟。在赤壁大战中被遗弃的一支断戟,沉没水底沙中600多年,还未被锈蚀掉,被人发现。经过自己一番磨洗,终于确认为当年遗物,于是喟叹。由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乱,想到战役的重要意义,更想到了那次战役的重要人物。睹物思人,思接前朝。前两句写明喟叹之因。
后两句为喟议。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采用火攻,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曹军。他之所以火攻奏效,是因为在决战时刻,适值刮起了有力的东风。故此,作者评论此次战役成败的原因,只选取胜者及其取胜之因——东风来写,而且据《三国志》 所载,尤其是 《三国演义》 的渲染,东风的确是致胜的关键,所以诗人将东风置重要地位来写。但是他偏不从正面来摹写东风助周郎致胜,却从反面以假设下言: 倘若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曹操就为胜者,大乔与小乔自然要被掳去,锁于铜雀台上以供曹操享用了。
《四库提要》说:“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此话极妙。由于二乔并非民妇,而属东吴最高层之贵妇,虽与战役无关,而其身分地位却代表东吴尊严。东吴不亡,二人哪能囚于铜雀台呢? 故作者以“铜雀春深锁二乔”来叹喟假如曹操得胜的骄横和东吴亡败的屈辱,形成强烈的反差,不只用美人衬显英豪,同上句周郎相映相辉,更凸显其情致。
自负知兵善政的杜牧为何将周瑜赤壁大战的伟大胜绩,完全归究于偶然的东风呢?其用意在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而已。此诗情致,全在于三四句从与史实相反的虚处落笔,将铁血之事,用美人描画,娓娓道来,韵味无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