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灞上秋居①》唐诗赏析,《灞上秋居》原文与注释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②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释】 ①灞上:古地名,即霸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②独夜:孤独之夜。③郊扉:郊居。扉:本指门,此借代房。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致:尽。《论语》: “事君能致其身”。
【鉴赏】 这首诗抒写闭门孤寂之感。诗人以如彩画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意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 霸原上空秋气萧森,令人心烦的秋风秋雨至晚方停,暮霭沉沉的天际,群雁向南疾飞。一个 “频” 字,既表明飞雁之多,又使人联想到它们日暮投宿的惶急之状。内中浸渍了诗人乡愁之思。
让我们继续展开画卷,但见风雨中片片黄叶飘落,寄宿古寺的客子独对寒灯,黯然神伤。古云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羁旅他乡,返家无期,凝视落叶,肝肠寸断。一个 “寒” 字一个 “独” 字,凸显主人公凄凉孤独形象,可谓画龙点睛。夜色沉沉,窗外寒风阵阵,室内一灯如豆,微光瑟索,孤身古寺,愁何以堪!
让我们将画卷再往下移。夜阑人静,万籁俱寂,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露珠滴落枯叶之上,嘀嗒、嘀嗒,声虽微弱,却很清晰。“此时无声胜有声”,滴露之声非但没划破长夜之沉寂,反而使人感到静得可怕。明明孑然一身,却偏说有一个邻居——一个绝迹尘世,久居古寺的和尚。与这样的野僧为邻,孤寂处境愈加突出。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心境,秋夜沉沉,屋外滴露点点,枯叶有声。诗人思潮起伏,长夜无眠,野僧为邻,顿生已被抛弃世外之伤感。
尾联直抒感慨,将全诗感情推向顶点。“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诗人为求仕到长安,寄居古寺日久,盘缠将尽,而晋升无望,怀才不遇的愤激和进身求职的渺茫溢于言表。
全诗写景皆眼前所见,不假雕饰,信手拈来;抒情着眼于内心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堪称晚唐哀音的真实写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