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
郭天锡还说,神龙为唐中宗年号,“此印在贞观后,开元前,是御府印书者”。 “中宗是文皇帝孙,内殿所秘,信为最善本,宜切近真也。”跋后又题诗一首:
神龙天子文皇孙,宝章小玺余半痕。
鸾飞离离舞秦云,龙惊荡荡跳天门。
明光宫中春曦温,玉案卷舒娱至尊。
六百余年今幸存,小臣宁敢比玙磻。
诗后名下,钤以“平生真赏”章。鲜于枢根据郭跋概括说,神龙离开贞观(唐太宗年号)不算远,不论是哪一位供奉拓书人所摹,都堪称名迹。 “赵葛冯汤”,均为贞观间拓书人。唐何延之《兰亭记》: “帝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太宗“尝令拓书人汤普彻等拓《兰亭》,赐梁公房玄龄已下八人”。
“主人熊鱼两兼爱,彼短此长俱有得。”熊鱼,即熊掌和鱼,喻两种不可兼得或不可兼爱之物。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鲜于枢题书诗根据郭天锡跋意,描述了主人对于诸本均兼爱,指出它们彼此各有长短,各有所得, 都是和璧隋珠之类的稀世奇珍。
第七至十句为第二层,写唐模《兰亭》的艺术风采以及自己因视力欠佳而影响了鉴赏。 “三百二十有七字”,这是《兰亭序》的字数。 “字字龙蛇怒腾掷”,这是形容帖上的行楷龙蛇生动,字字欲活。鲜于枢叹道,名帖到手本该精心鉴赏,畅饱眼福,无奈患有眼疾,观赏得不够真切,这是由“数”——命运决定的,非人力可以挽回。
第十一句至篇末为第三层,写王羲之真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余无几,希望得到一本以满足自己的审美意愿。诗中说,唐中宗神龙初年,王羲之所书《黄庭经》、 《乐毅论》等真迹还安然无恙,这是确凿的事实。除“神龙”半印而外,武平一《徐氏法书记》也回忆说: “至中宗神龙中,贵戚宠盛,宫禁不严,御府之珍,多入私室,先尽金璧,次及书法……”鲜于枢诗指出,神龙之初, 《神龙兰亭》尚和《黄庭经》、 《乐毅论》等一起,为时所惜,但是,这类古帖旋即被散失、糟蹋。直至元代,相去又有千年(此系虚数,极言其多),真迹珍品万不留一,这就更见其珍贵了。鲜于枢是元代大书家,他慧眼识宝,看到主人拥有唐模《兰亭》诸本,一方面指出它们均为“名迹”,一方面又不免眼红,由衷地欲求一本。他在诗末写道:“‘有余’和‘不足’贵在相通,所以想抱走这世间奇书,以求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有余不足,见于《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有余不足贵相通”论之所从出,鲜于枢此句意为,收藏名帖而“有余”的主人,应该互通有无,拿出一本补与不足之人。博物,能辨识许多事物。《汉书·楚元王传赞》:“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鲜于枢这首题书长诗,写得重点突出,气韵流贯,文质兼得,情理双至。它在通篇七言之中,插以十五字的长句,顿使全诗活泼跳荡,气势磅礴,而扬弃了规整板律的格式。然而更可贵的是,作者善于将抽象的思理、复杂的感情在诗中一一化为具体的情事、纵横的议论、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意趣盎然的典故,这就极大地增强了诗艺的审美感染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