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妃出塞图》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黄幼藻

天外边风扑面沙,举头何处是中华?

早知身被丹青误,但嫁巫山百姓家

【注释】

①举头:抬头。②丹青:画,此处指画师毛延寿。③但:只。巫山:王昭君家在巫山,即今湖北秭归。

【评说】

本诗选自沈德潜《明诗别裁》卷一二。

黄幼藻(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字汉荐,福建莆田人。苏州府通判黄议之女,林恭卿之妻。少时受业于方泰,年十三四,工声律,通经史。所居之处不蔽风雨,近戚罕见其面,年三十九患心痛病而死。著有《柳絮编》。

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宫妃众多,多不得见,便令画工绘出各个美女的肖像,元帝再按图召幸,因此后宫诸美人多贿赂画工。独王昭君恃容不肯,遂不得见元帝。后匈奴派使者入朝,求美人为阏支。汉元帝遂依图令昭君出行。临行前夕,帝召见,见其丰容靓饰,光照汉宫,竦动左右,为后宫第一,后悔莫及,然名籍已定,只得赐与匈奴。“昭君出塞”这一历史故事遂成为古典诗词的创作对象,李白、杜甫、王安石、欧阳修都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王安石《明妃曲》)便是一以贯之的主题。而明代女诗人黄幼藻这首题画诗却独辟蹊径,不落窠臼,以清婉秀雅的诗句着力刻划了人物内心的情怀。

诗歌首先营造了一种凄苦悲凉的氛围,边风朔朔,飞沙扑面,这一切已显示出与南方山水秀润截然不同的景象,作为远嫁匈奴的汉家女子——王昭君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晋·石崇《王明君词》)在风沙弥漫的塞外,她依然心怀故国,任风沙袭面,举头南望,寻觅着中华故土的踪影,这一神态足以表现主人公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如果说这是画中“意态”的描写,那么后两句便是对“画外之声”的刻划:早知一生为画师毛延寿之流所误,落得如今流落他乡,不能回归故里,倒不如当初不入汉宫,只嫁与巫山平民之家。这当然早已不可能,无非是主人公的幻想而已,但正是这痴言梦呓般的幻想,却真实地把她思家恋国的情绪写到了尽处,这呼声,这倾诉,充满着眷眷于汉的刻骨思念,确实如北宋诗人梅尧臣所说,令人“肝肠为之摧”。(《和王介甫明妃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