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渔庄秋霁图》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倪瓒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倪瓒(1301—1374),元杰出画家,名诗人。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朱阳馆主、萧闲仙卿、东海瓒、懒瓒、奚元朗、元映、海岳居士、幻霞子、如幻居士、无住庵主、沧浪漫士、荆蛮民、曲全叟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倪家富有资财,因此,他青壮年时期过的是读书写字吟诗作画的名士生活。曾自筑清閟阁,收藏书画文物,阁周遍种花木,蔚然成林,故号云林。他开始信仰禅宗,后入全真教。元末,天下动乱,他卖田疏财,浪迹湖山,寄居佛寺田舍,过着隐士生活。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有《寄倪隐君元镇》诗,对倪瓒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名落人间四十年,绿蓑细雨自江天。寒池蕉雪诗人画,午榻茶烟病叟禅。四面荒山高阁外,两株疏柳旧庄前。相思不及鸥飞去,空恨风波滞酒船。”

倪瓒诗歌精雅,书法隽美,画风疏淡,被称为诗书画三绝。他的山水画,早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晚年画风大变,笔法疏简,追求气韵,独创一格,成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他曾强调: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清閟阁集》,下同)又说: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他在题《枯木竹石图》的诗中也特别强调画的主观抒情特点: “逸笔纵横意到成,烧香弄翰了余生。窗前竹树依苔石,寒雨萧萧得晚晴。”这种画风对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狂放怪诞、独具个性的画家影响极大。所以,倪瓒成为“元四家”之翘楚。有《倪云林诗集》、 《清閟阁全集》。传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 《梧竹秀石图》、 《安处斋图》、《雨后空林图》、 《修竹图》、 《溪山图》等。

《渔庄秋霁图》为倪瓒存世之大幅水墨山水画,用三段式平远构图法。下部近处坡石上长着五株高矮不等的树木,枝叶稀疏,向左右微侧,整体看来很匀称、稳固。上部画一抹远山横卧,显得十分荒寒寥落。中部大片空白,使人感到是一汪平静的湖水。坡石用折带皴、披麻皴,皴法疏爽,质感极强。树木枝干,简略疏朗,干湿并使,墨法滋润。全图既没有出现渔庄,更没有出现渔翁,甚至连渔具都毫无踪影,只是通过荒寒、寥廓、明净的湖光山色显示秋高气爽的季节特色,从而使人联想到渔庄,联想到渔民的恬静而清苦的生活。

从画家自己的题跋可知,图是五十五岁时画的,诗是七十三岁时补题的。诗可以进一步充实画意。

首联是说, 《渔庄秋霁图》是在一个风雨停歇、凉气袭人的傍晚画成的。这就告诉我们,画家作画时的背景、气氛,是与画的题材、内容完全一致的。

颔联进一步写画家的感慨。 “囊楮”者,囊中之纸也,即画家作画的纸笔砚墨还能发挥作用,并未像画家济世从政之才那样尽被埋没,又何必慷慨悲歌呢?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创作了这幅表现渔民(实即隐士,包括画家自己)恬静清苦生活的图画来。

颈联具体描述画境。 “翠冉冉”、 “玉汪汪”二叠词极鲜明准确地描述了画中的山水。遥岑远山,翠意朦朦,近处湖水,清滢澄澈。这是渔庄的背景,亦即隐士们生活的具体环境,这样美好的山光水色正是隐士们恬淡心境的外化。

尾联写渔庄中的隐士,悠闲地面对着石床,在披览图书,倪瓒希望他们珍惜这种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总之, 《渔庄秋霁图》和题画诗,与其说是倪瓒用来表现隐居于渔庄的隐士们恬静清苦的客观生活,倒不如说是倪瓒用来抒写自己的安于恬淡而又略带悲凉的主观心情的。这便是以抒写画家主观情意为主的文人画的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