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耳窍垢多无若我,烘烘作响如闻火。
有云病聪者,闻斗蚁响如斗牛,
若果如此闻更愁。
谁写一老着一童,令渠取垢于耳中。
年来世事不须听,取垢今聪不若聋!
原画内容比较特别,是画一儿童替一老人挖取耳垢。这样的生活琐事,有什么深文大义呢?在徐渭手里,居然因小见大、别开生面地写出一首讽刺性很强的题画诗来。
开头两句从诗人自己写起,说自己耳中多垢,苦于经常烘烘作响如闻火燃。顺下去的意思应当是一挖为快。可是中间三句却从相反的方面去落笔,写那“病聪者”。所谓“病聪者”,是指听觉特别灵敏、听力异乎寻常的人,他听见蚂蚁争斗的声音竟像斗牛的声音一样响。果真如此的话,他岂不是听那斗牛的声音就要震聋耳膜吗?听觉过于灵敏不是反要令人发愁吗?
那么,究竟是听力强好还是听力弱好?或是不强不弱的好?这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要知道答案。而诗人到这时才言归正题,讲到这幅画的内容,但给予读者的却是一个出人意外的答案:因为近来世事黑暗腐败至极,简直不堪入耳,所以倒不如不取耳垢做一个聋子为好!多么有力的讽刺!这种皮里阳秋的手法真是高明极了!
比徐渭稍后的袁宏道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诗中说: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听新朝事。”朝廷上的事已到了令人闭目塞听、愿聋不愿聪的地步,可见它已黑暗腐败到何等程度!徐诗幽默俏皮,袁诗沉痛直截,两诗反映现实同样深刻,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