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①。
好是倪迂清閟阁②,阶前点缀不寻常③。
【注释】
①萧然:寂寞安静的样子。②倪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清閟阁为其藏书阁。③不寻常:非同一般。
【评说】
本诗选自潍坊博物馆藏郑燮画拓本。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力学,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后因赈济灾民得罪豪绅而弃官。作画以兰竹为主,参以草书笔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其书多以隶体参入行楷,自号“六分半书”。有集行世,今人卞孝萱辑《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1985年版)是收罗较为完备的版本。
郑板桥一生,专画兰竹。他在《题画》中曾不无自豪地说:“石涛善画,盖有万种,兰竹其余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这一自信是以他个人的品行作为坚实后盾的,何以见得?诗人在这首诗中就暗示读画者,切莫把他的作品看作画匠之作,因为其中有“不寻常”,这也便是他在《题兰竹石调寄一剪梅》中所说的“波澜”、“机关”,这是读懂板桥画作的关键。
几枝修竹几枝兰,不畏春残,不怕秋寒。飘飘远在碧云端,云里湘山,梦里巫山。画工老兴未全删,笔也清闲,墨也斓斑。借君莫作图画看,文里波澜,字里机关。
那其中的“机关”又是什么呢?还得从画中的意象说起。
“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于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广群芳谱》卷四四)“竹,植物也,非草非木,耐湿耐寒,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其操与松柏等。”(《广群芳谱》卷八二)正是兰竹有这些自然特性,把它摄入艺术作品,运用“比德”这一美学手段,则具有了极强的人格力量。刘岩夫《植竹记》就曾明言:“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广群芳谱》引)板桥画中的几枝修竹,几枝兰草,正也具有如此的品格。它们不仅不畏春残、秋寒,更有清高脱俗的品性,它飘飘然,遗世独立,远在碧云之端,与湘水二妃,巫山神女为伴。这一切都是画家自我人格的写照。他曾在《兰竹石》题词中说过:“介于石,臭如兰,坚多节,皆《易》之理也,君子以之。”意思是君子要以石之耿介,兰草之芬芳,竹枝之坚劲多节来要求自己,这就是诗中所讲的“不寻常”、“波澜”和“机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题画词完全可以视作郑板桥题画作品的总纲。
诗中还对自己的绘画特色作了总结。自己的作画兴致并不因年老而衰退,运笔设色堪称上品,仍然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清远闲淡的笔意,墨色斑斓多彩,这也是他对自己兰竹图自信的依据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