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留园》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苏州阊门留园路,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初为太仆徐泰时的私家花园,名东园。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园归布政史刘蓉峰,经修葺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1876年),园归盛泰,易名为留园。该园集苏州古典园林之大成,以建筑布局紧密,厅堂宏敞华丽、装饰精雅见长。各种建筑群把全园空间分隔、划分为不同的景区。园内重门迭户、变化万千,有步移景换之妙。旧时有“吴中第一名园”之誉。留园的紧密结构和拙政园的疏朗境界,并称为苏州园林两绝。该园不仅是江南名园,亦是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全园占地2公顷,分为中、东、西、北4个景区,四区景物以曲廊相连。中部和东部系全园精华。中部以山水为主,明洁清幽,峰峦回抱;东部是重檐叠楼,曲院回廊;北部是田园风光;西部是山林风光。中部原为涵碧山房旧址,分为二片,东片以庭院建筑为主,重楼杰阁,造型多变,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等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精品,均皆环池而建。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建筑,厅内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厅前平台依临荷花池,为观荷赏月之佳处;西片以山池为主。西、北两山间有水涧,西山古木丛生,有爬山廊至山巅闻木樨香轩,登山俯视,园中景色尽收眼底。东部是园主的住宅部分,主厅“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堂。厅东的“林泉耆硕之馆”精美华丽,与“五峰仙馆”并为东部景区主要建筑。该馆北院,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冠云峰雄峙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冠云峰高6.5米,清秀挺拔,兼具“瘦、漏、皱、透、秀”之特点,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西部景区林木繁茂、小溪曲流,多自然野趣。北部景区多富田园逸趣,现辟为盆景区,多树桩和水石盆景。
〔现代散文〕 留园和拙政园同是清末两个大园林,不过彼在城外,此在城内。单说在园子外面的马路,当时取名“留园马路”,而且是苏州最早的一条。
留园在清初是洞庭东山富翁刘容峰(恕)的别墅,明代则是太仆寺卿徐时泰的东园(现仍有西园,即戒幢寺及西面的园子),又名“花步”,这个名字倒很别致,清末才入盛家。俞曲园给这园子的冠云峰写赞说“园主人动了二十年脑筋才把这块有名的山石弄到手,今后将永为盛家所有了罢?”所以取名叫留园。
民国时期这里被破坏得实在怕人,请你一进大门先看看那些修理以前的照像。听说修复这个园子很费了事,有些装修材料乃是远从洞庭东山、西山找来的,而配合得是那么天衣无缝,在各园林中,要算这儿最有华贵的气派了。五峰仙馆、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比之狮子林的指柏轩和燕誉堂有过之无不及。而冠云楼前的冠云峰尤其是值得一看的石头。孤高磊落,独立无倚,比南京瞻园的奇石更有气魄。可惜是,仍旧有“斧凿痕”,假如从后面望去就不大妙。苏州太湖石当以旧织造署(现在的师范学院附中)的“瑞云峰”为第一,不仅瘦皱透兼备,而且一片天然,毫无雕凿,秀媚而又雄浑。
刘氏的园林原在西部,主要建筑名“涵碧山房”——原来是叫寒碧山庄的,我认为原来的名字好得多,还有点山林气,更接近自然,等到把“碧”“涵”了起来,那真象地主、资本家独占的口气。虽然东部的厅堂更精丽,我偏喜爱西部的雅静。钱竹汀先生(清初大学者)的《寒碧庄宴集序》刻在涵碧山房前面壁上,有几句话写的很有点意思:“唯园亭之盛,必假名流觞咏,乃能传于不朽。”
其实,愿意欣赏自然景物的还不如登上那座僻处西南角的土山,从“缘溪行”上山,可以远望虎丘、天平、灵岩诸胜。要是在蝉噪林逾静的夏天管保更好。
(纪庸)
〔民间文学〕 苏州留园的“仙苑停云馆”前面,矗立着三块太湖石。当中一块最高,叫“冠云峰”,两旁的一块叫“岫云峰”,一块叫“瑞云峰”。这三块太湖石姿态奇特,秀丽挺拔,活象三个仙人站立在那里,使整个园子增加了不少光彩。传说,这三块太湖石原来是真人变的。真人为啥会变成石头?这里面可有一段辛酸悲愤的故事哩。
还在很久很久以前,洞庭西山有一家人家,据说姓石,祖祖辈辈都是靠凿太湖石为生的。
有一年,京城里要造御花园,皇帝老子派下皇差,限时限刻就要取最高、最大、最美、最玲珑的太湖石。
这一天,官兵如狼似虎地又来逼皇差了。石家老阿爹事前得到风声,得知这次难逃虎口,就把儿子和孙子叫到身边,要他们逃到别处去躲起来。儿子石老大和孙子石小弟都不肯走开,说死活也要在一道。石阿爹说:“我活了这把年纪,死了不值什么!你们年纪轻,只要记住我一句话,活也要活得象太湖石一样清白,死也要死得象太湖石一样坚硬!你们照我的话做,倘使我有了三长两短,也口闭眼闭了。”这时,官兵已经赶到他家门前,石阿爹连忙打发儿子、孙子从后门逃走,自己被官兵押着来到了太湖边上。
这辰光,太湖上乌云密布,太湖里浪涛滚滚,官兵逼着石阿爹,要他下湖打捞太湖石。石阿爹摇摇头说:“凿好的太湖石都给你们搬光了,再逼也不会长出来呀!”官兵一听火了,说:“你竟敢违抗皇命,真是罪该万死。”就张弓搭箭对准石阿爹。石阿爹挺着粗硬的头颈,眼望着太湖一声不响。只听得“嗖嗖”一阵乱箭,石阿爹栽倒在太湖里。石阿爹的血把太湖水都染红了。
石阿爹的儿子石老大和孙子石小弟躲了一天才回来。他们天天盼呀,望呀,可是怎么也不见阿爹。石老大决定去找老阿爹了。
石老大来到太湖边上,东寻西找,终于发现石阿爹的尸体在一块礁石边上围着一个漩涡在打转。
石老大的哭声,惊动了住在附近的官兵,他们硬逼着石老大马上交出太湖石。石老大破口大骂。官兵们见石老大竟敢违抗官差,那还了得,立即张弓搭箭,一阵乱射,把石老大又射死了。
自从石老大走后,剩下石小弟一个人,孤凄凄的,天天盼呀,盼呀,既不见阿爹回来,也不见阿爸的人,心里犯了疑。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出去寻找。
石小弟来到太湖边,找了半天,终于在一处湖岸边,找到了已经中箭死去的父亲。父亲手里还紧紧地捏着阿爹的鹤嘴锄,父亲旁边有一个新堆起来的土坟,坟头竖着一块小石头。石小弟心里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阿爹和爸都给官兵害死了!石小弟的眼泪再也憋不住了,扑簌簌地直往下掉。
石小弟的哭声,又给官兵听到了。他们一不做,二不休,斩草要除根!就纷纷拔刀张弓。石小弟倒在血泊里再也爬不起来了。
官兵们看到石小弟又给他们弄死了,正在得意的当口,突然看见地上那柄鹤嘴锄“唰”地一亮,变成了一只白鹤,直往天空飞去。它在天空凄厉地叫了三声,顿时天上乌云滚滚,湖里白浪滔滔,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下起了倾盆大雨,吓得官兵们屁滚尿流,赶紧逃走。等到雨过天晴,他们再到太湖边上,却发现他们杀死的石家祖孙三人连坟带人都不见了,只见在这个地方立着三座高大的太湖石峰。他们心惊胆颤,不敢近前,连忙跑进苏州城报告官府。府台老爷交不了皇差,正在着急,一听有这样的事,就亲自下来察看,一看,不得了,这三座石峰,真是天下难觅的太湖奇石!便命令官兵赶紧掘起来装船。官兵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掘了九天九夜,总算掘了起来。府台老爷一等船装好,就马上催促开船,想赶紧运到京城去讨好皇帝。哪知船刚到湖心,突然天空中飞过一只白鹤,只见它连叫三声,顿时湖里白浪滔天;再见它连扇三下翅膀,顿时湖面上又是狂风大作。府台老爷坐在船里觉得勿对,正想要问究竟,话还未出口,一股旋风早已卷来,把这只船卷到了半空,然后再往下一掼,这条采石官船就连人带石一起沉到湖底去了。
过了不知多少年,有一次天地大旱,太湖水浅,有人发现了这三块奇石,便把它们打捞上来,运到苏州城,在石匠弄里造了座石公祠,供奉起来。据说石公祠曾经几次遭到火烧,但这三块太湖奇石却始终完好无损。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有个读书人建筑东园(留园的前身)时,把这三块奇石搬了进去,并且给它们起了“冠云峰”、“岫云峰”、“瑞云峰”这样三个好听的名字。
(杨彦衡 陆如松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