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唐·孟浩然》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渔梁〕指渔梁洲。在湖北襄阳。《水经注·沔水》中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中说:“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鹿门山在孟浩然的故乡湖北襄阳,也是孟浩然的隐居之地。孟浩然乘着夜色回到鹿门山,边行边吟,写下了这首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

当山间寺院的晚钟悠远的敲响,当红日西沉,暮色降临之时,诗人来到了渔梁渡口。渡口人声喧闹,村民们乘船渡过沔水(汉水),踏着岸边的碎砂石,纷纷回村了。诗人自己乘小舟独自回到鹿门山。这四句诗没有铺陈,只如实地娓娓写来,自然而然地构成了古寺、晚钟、暮色、渡口、夜归的悠远意境。

下面四句写鹿门山。诗人乘船一路行来,驶抵鹿门山,月亮已经升上天空。在朗月的照耀下,本来黑乎乎的一带树丛,这时却变得清晰可辨了。月光照在山间茅舍的柴门上,照在松林间的小路上,万籁俱静,悄无声息,情景清幽,当然也给人寂寥之感。此时此刻,林间路上,茅舍门前,只有隐士孤独地走来走去。本来隐士的来去似乎可以打破山林的寂静,但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明月,孤零零的茅舍,更加使人感到清冷、寂寥和宁静。

诗人确乎善于写景,他用轻巧的笔,写静悄的景,不雕琢,不修饰,十分成功地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具有清幽宁静之美。

这首诗中似乎没有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其实是深藏在他所描绘的景物,他所创造的意境之中的。寂寥的岩扉和松径,幽人的独来独往,这一切依然是诗人感情的折光,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