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
(唐)杜甫
近闻犬戎远遁逃①,牧马不敢过临洮②。
渭水逶迤白日净③,陇山萧瑟秋云高。
崆峒五原亦无事④,北庭数有关中使⑤。
似闻赞普更求亲⑥,舅甥和好应难弃。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盛唐大诗人。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又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寄居长安近十年。安史之乱时,逃至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谒见唐肃宗李亨,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后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也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奏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卒湘江途中。杜甫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诗以古体、律体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著有《杜工部集》二十五卷。
【词语简注】
①犬戎:唐时占据西域的西北少数民族戎,又称西戎。
②临洮:地名,即今甘肃省临洮县。
③逶迤(音wēi yí):连绵不断的样子。
④崆峒(音kōng tóng):山名,属六盘山脉余支,在今甘肃平凉市区西北。
⑤北庭:唐设北庭都护府,以处置西域事,后为吐蕃占据。
⑥赞普:吐蕃最高首领的称谓。
【内容简析】
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河、陇兵东调平叛,西北边地少数民族吐蕃乘机内侵,陇右十数州县相继陷没,六盘山一带成为唐与吐蕃争夺的前线要地。公元766年,唐代宗李豫命大臣杨济和好吐蕃,吐蕃王即派使者到长安求亲。杜甫听闻此事后,以为西北边事由此可平定,天下复归和平,于是在欣喜之余写下了本诗。
诗的一、二句,诗人开门见山,直入诗题:近闻犬戎这类犯边之族已远遁奔逃,他们的牧马再也不敢踏上临洮一带的大唐土地。三、四句则描述和平安宁后的边地风光,渭水逶迤,白天宁静,秋日的六盘山秋风萧瑟,云淡天高。五、六句写六盘山周边的崆峒山、五原一带也暂无战事,只有北方少数民族的使者往来关中。诗的最后两句,诗人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却又隐含在对“近闻”的铺陈直叙中:听说那使者是吐蕃的首领赞普派来到朝廷中求和亲的,那以后舅甥和好不会再有战争了吧?
全诗以“近闻”之事为内容,叙事与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明快,叙事简洁,格调轻快,是杜甫以“沉郁”为主的诗风中不可多见的“快诗”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