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蝶恋花·丘崈》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蝶恋花·丘崈》送岳明州

送岳明州



鼓吹东方天欲晓。打彻伊州,梅柳都开了。尽道鄞江春许早。使君未到春先到。  号令只凭花信报。旗垒精明,家世临淮妙。遥想明年元夕好。玉人更著华灯照。

①蝶恋花,词牌名。  ②伊州,曲名,曲调苍凉激越。  ③花信,古人以花做提示划分时节。  ④旗垒,以旗子招牌代指酒家。  ⑤元夕,农历正月十五。

羁旅中的词人总是怀着一颗善感的心。任何一处景致,任何一种声音,都可能勾起他们无尽的思绪。本词的作者也不例外,他听鼓声而起凄楚意,闻花名而动念人情。

上片,词人见梅柳而思春早:鼓声响起,东方的天快要亮了。苍凉激越的伊州曲,惹得梅花柳花竞相开放。前三句或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表现了鼓曲的动人效果和巨大魅力:伊州曲本来就具有苍凉激越的特点,而在为鼓声所感染的词人看来,东方的天空、梅和柳也同样作为听众陶醉于鼓曲之中,东方天亮、梅柳开花的变化仿佛都是因鼓声而发生。人们都说今年鄞江的春天来的实在早,节气还未至,春却已经迫不及待地到来了。

下片,词人闻花名而念玉人:酒家的名称都借花名、节气而起,让行旅之人倍感暖意。这些酒楼的主人实在精明,将自己的家安置到这傍水之处,这里实在是安居的妙处。想到这里,我渐渐被自己的思乡之情所煎熬。“遥想”为由实入虚之笔,词人由酒家安居之妙想到自己这羁旅之境,心中顿生对“玉人”的思念之情:明年元夕景致一定会更好,那时候我和心爱的女子共处灯火辉煌的华堂,灯光下的她一定会更加美好。本片中词人感情自然地流露,由花信想到居于淮水边的妙处,又很自然地由人及己,想到自己的处境,倍添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本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作者的情感始于苍凉凄楚,终于乐观畅想。以此词来送朋友,让人顿生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之感。

●蝶恋花,即《凤栖梧》。参见第22页相关介绍。

●伊州:1.曲调名。商调大曲,苍凉激越。《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唐代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宋代张先《减字木兰花》词:“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明代陆采《明珠记·饮药》:“鸳鸯绣带抛何处,一曲《伊州》泪万行。”2.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代改置伊州,又名西州。

●花信: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整个春天,由此可谓一个“花花世界”。二十四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同样的春日风光在不同的词人眼中也会千差万别。同样是梅柳齐芳的早春景致词,在李元膺笔下却能别出机杼,发人深思。



洞仙歌

李元膺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蚤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词人认为,一年之中的春景,只有梅柳齐芳之际最有韵味,阐发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哲理。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为晴日朗照。杨柳绽放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的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梅心,远远的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上片写新春之景,本无奇处,而用“青眼”状柳叶之芽,用“颦轻笑浅”喻梅花之蕊,再用“便”“更”之类虚词斡旋语气,便化腐朽为神奇,令人玩赏不置。

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之处,那梅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出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一半的美。所以还是及早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陶醉于落英之中自觉温暖。下片完全是说理,谓春之佳处不在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之际也正是春光将尽之时,应趁虽有春寒而春意渐盛之日着意赏春,方“无后时之悔”。可见词人已悟盛者已衰之理。看词人纵有韶光易逝之慨,仍欣欣然自斟自唱,流连光景,又何尝有“说理”二字横亘心中,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

梅柳意象在这里得到了新的演绎。梅柳齐绽是早春之景,到了多愁善感的词人笔下,此景或融合了新年伊始,时光易逝的伤感叹息;或记录着惜春爱春,及时行乐的豁达心情;或阐发了人生如梦,盛衰有常的人生哲理。

尽道鄞江春许早。使君未到春先到。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