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鉴赏·《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①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为西京。②午桥:在洛阳城东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洛城之东南午桥,距长夏门五里,蔡君谟为记,盖自唐已来为游观之地。”此句句法本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③“此身”句:意谓自己虽然健在,但想起国家的残败和友人的亡故仍不免心伤。④新晴:雨后放晴,月色晶明。

【译文】 想从前相聚在午桥桥上饮宴,在坐的都是豪杰英雄。明月倒映在河沟水里,河水带月流去悄无声踪。在稀疏的杏花影里吹起短笛,欢饮歌乐直到日上东峰。

二十多年犹如一场梦,我虽大难不死仍然健在,但蹉跎岁月已使我心惊。闲散无聊登上小亭观望,雨过天晴月色分外明。古往今来有多少兴亡事,都化作半夜三更渔夫的歌声。

【集评】 宋·胡仔:“此数语奇丽,《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

宋·张炎:“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至若陈简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金·元好问:“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遗山先生文集·自题乐府引》)。

明·沈际飞:“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可摩坡仙之垒。”“‘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歉,文章自优”(《草堂诗馀正集》)。

明·李攀龙:“‘天地无情吾辈老,江山有恨古人休’,亦吊古伤今之意。”(《草堂诗馀隽》)。

明·王世贞:“子瞻(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快语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壮语也;‘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又‘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爽语也。其词在浓与淡之间也”(《艺苑卮言》)。

清·许昂霄:“神到之作,无容拾袭,渔隐称为清婉奇丽,玉田称为自然而然,不虚也。”(《词综偶评》)。

清·张宗櫹:“思陵(宋徽宗)尝喜简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之句,惜此词未经乙览,其受知更当如何耶?”(《词林纪事》卷八)。

清·陈廷焯:“陈简斋《无住词》,未臻高境。惟《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刘熙载:“词之好处,有在句中者,有在句之前后际者。陈去非《虞美人》: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此好在句中者也。《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倘谓现在如此,则騃甚矣”(《艺概·词概》)。

清·黄苏:“‘长沟流月’,则‘月涌大江’之意,言自去滔滔,而兴会不歇。首一阕是忆旧,至第二阕,则感怀也。”(《蓼园词选》)

现代·俞平伯: “结句开拓,点缀夜登小阁本题。全篇慷慨明快。”(《唐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 “此首豪旷,可匹东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忆昔’两句,言地言人。‘长沟’三句,言景言情。一气贯注,笔力疏宕。换头,忽转悲凉。‘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闲登小阁’三句,仍以景收,叹惋不置。”(《唐宋词简释》)

【总案】 历代词论家都对此词赞不绝口。其魅力奥妙在于艺术表现上的化实为虚,欲吐还吞,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洛阳是北宋的文化中心,陈与义则是洛阳的少年才子。他早年就以“诗俊”与“词俊”朱敦儒、“文俊”富直柔等人并称为“洛中八俊”。声名早著,生活风雅。在北宋灭亡,洛阳沦陷、自身年华老大后,陈与义再回忆昔日洛阳诗酒风流的生活,该有多少感慨,可他并不直接渲染回忆时的心理感受,也不具体地实写当年的欢娱事件,只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图画般的空灵意境表现当年的赏心乐事。当年他生活的浪漫、情趣的高雅、心境的闲适自得、无忧无虑都在“言外”。往事如“梦”,思绪又跌落到“二十余年”后的现实。现状如何,只着一“惊”字,微露对现实的心理感受,便欲言又止。“闲登小阁”,欲将思绪从痛苦的回忆中拉开。“看”了“新晴”,愁怀是否开解?又不正面回答顺写,而把笔触伸向对“古今”——历史现实的升沉变迁的思索上。转折顿挫之笔传达出跳跃变化的心理,启人遐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