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双声子》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词鉴赏·《双声子》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释】 ①萧索:萧条冷落。断蓬:断根飘飞的蓬草。兰棹:兰舟。②三吴:说法不一。此当指苏州、润州、湖州。(见《名义考·地部》)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台榭:此指姑苏台,在市郊灵岩山。相传为吴王夫差与西施宴饮作乐之处。牢落:稀疏零散的样子。③夫差:吴国君。曾争霸于诸侯,不可一世。后荒淫误国,为越国所灭。旧国:国都旧址。④麋:鹿的一种。呦呦:鹿鸣声。吴国大夫伍员力谏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不纳。伍员愤然地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意谓吴国即将灭亡。⑤运筹:谋画决策。图王取霸:指春秋时吴、越争霸之事。⑥范蠡:越国大臣。越始败于吴,越王勾践与范蠡质于吴,后放归。在范蠡等人的策划下,终于打败吴国。灭吴后,范蠡认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于是泛舟于江湖,至陶,经商致富,号陶朱公。(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及《货殖列传》) ⑦验:考证。前经旧史:前代经史。嗟漫载:嗟叹年代悠久旷远。当日风流:当时的英雄业绩。

【译文】 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草,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凉。(杨光治译)

【总案】 词人登临姑苏台,游览春秋吴国旧址,吊古抚今,感慨万千,升腾起一种深沉而浓烈的兴亡意识。这种兴亡意识在古典诗歌中触处即是,而在早期的词中则很少看到。柳永将历史兴亡这一传统文学命题,通过长调这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无疑给“艳科”的词增添了几分严肃和庄重,具有拓展词境,提高词品的作用。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到吴文英的《八声甘州》,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与此词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全词境界开阔,笔调雄浑,含蕴丰富,是“柳七郎风味”的别调。词人将历史沧桑之感置于萧索牢落、斜阳暮草的晚天之中,构成一种苍凉浑厚的意境,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又通过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如画的江山与香径埋没的荒丘、“图王取霸”与“翻输范蠡扁舟”的强烈对比,将词人的兴亡之感表达得极为深刻、极为充分。在这种兴亡意识中,又融入了词人的人生感慨。“断蓬踪迹”与“范蠡扁舟”遥遥呼应,形成一股感情的潜流,蕴含着词人对坎坷遭际的愤懑不平。他力求在古人中寻找精神支柱和心灵慰藉,于是对范蠡这位千古通达之人产生认同感,希望能够效法这位功勋彪炳而又将官位弃若敝屣的越相,乘扁舟,归隐江湖,获得身心的解脱。这是此词的深层底蕴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